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偈颂,以禅宗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修行的境界。首先,"心心智通,佛佛道同"揭示了心与佛性的相通,强调了佛教中智慧与觉悟的本质。"十方圆满,八面玲珑"象征着佛法无所不在,周全且微妙。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说明在行动和静修中,都能体现佛法的空性,即一切事物皆为幻象。"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表达出修行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体现了动态中的宁静和智慧的深沉。"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修行者的内在和谐与对外界的感应。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揭示了因果律和生命无常的本质。"杳杳冥冥,灵灵明明"形容心境清明,超越世俗的纷扰。"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强调内在精神的纯净而非外在形式。
最后,"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表明个体能洞察自性,体验到佛性的广大。"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超越善恶对立,达到无分别的境地。"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鼓励人们认识到万物皆有佛性,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珍视自己的内在佛性。
整体来看,这首偈颂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买陂塘,半栽芹菜,一冬香满茎叶。
浮田更种南园蕹,青与翠萍相接。教弄楫。
须小摘,田田未碍荷钱叠。
凫鸥乱喋,怕罾子抛来,裙儿湔去,摇动一天月。
吴淞上,闻道莼丝最滑,曾同吴女春掇。
鲈鱼岂似吾乡好,风味水芹还绝。根似雪。
菹一半、甘馨更与茼蒿别。金齑细切。
作素馔伊蒲,清斋树下,日夕抱禅悦。
花前日饮亡何,何须暂住挨筝手。
莲凋华项,桑栽蓬岛,月明如旧。
历历神州,茫茫知己,几场搔首。
问王家阿黑,桓家灵宝,今尚有,其人否。
金印由他如斗。且逍遥、药栏红昼。
莫愁蠖伏,只须龙卧,任呼牛走。
拨触雄心,半床冷剑,千杯热酒。
唤尧年老鹤,秦时毛女,捧卮来寿。
野渡盘涡,中牟界、涛翻浪走。
勒马看、残山剩水,一番回首。
斜日乱碑森怪猬,危冈怒石蹲奇兽。
笑中原、从古战场多,阴风吼。炎刘鼎,嗟沦覆。
袁曹辈,工争斗。看金戈塞马,喧豗驰骤。
浪打前朝黄叶尽,霜封断壁青苔厚。
又几行、雁影落沙洲,多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