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非无亲,不见岁已深。
江湖非无友,经年无来音。
因知疏拙性,不合时人心。
清景将谁观,荷策只自寻。
乃登嵯峨峰,乃纵酸寒吟。
狎我惟野麋,和我惟幽禽。
但见云起灭,不知谁升沈。
盘桓红树下,秋露湿衣襟。
城市非无亲,不见岁已深。
江湖非无友,经年无来音。
因知疏拙性,不合时人心。
清景将谁观,荷策只自寻。
乃登嵯峨峰,乃纵酸寒吟。
狎我惟野麋,和我惟幽禽。
但见云起灭,不知谁升沈。
盘桓红树下,秋露湿衣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独游》,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历城市的孤独感受以及与自然的亲近。首句“城市非无亲,不见岁已深”表达了诗人对城市中熟人的疏离感,时间的推移加深了这种隔阂。接着,“江湖非无友,经年无来音”揭示了诗人与外界的断绝联系,朋友多年未有消息。
诗人反思自己的性格,“因知疏拙性,不合时人心”,意识到自己不善于迎合世俗,更愿意独自寻求清净。“清景将谁观,荷策只自寻”表达了诗人选择独自欣赏清幽之景,手持书卷自我探索的心境。在嵯峨峰上,他放声吟唱,只有野麋和幽禽相伴,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自在。
“但见云起灭,不知谁升沈”描绘了诗人眼中自然的变幻,暗示人生的沉浮不定。最后,他在红树下徘徊,秋露打湿衣襟,画面宁静而凄凉,流露出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深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游的场景,展现了其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