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人自惊,春寒不饮负良朋。
江南报到犹深雪,都下听来无早莺。
司马惯将筇杖策,尧夫来挽小车行。
诗成却怪昌黎语,凡物鸣因不得平。
年老逢春人自惊,春寒不饮负良朋。
江南报到犹深雪,都下听来无早莺。
司马惯将筇杖策,尧夫来挽小车行。
诗成却怪昌黎语,凡物鸣因不得平。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诗作,以"年老逢春"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老年心境的独特感受。首句"年老逢春人自惊",直接点出诗人的惊讶与感慨,春天的到来让他意识到岁月匆匆,不禁心生感叹。"春寒不饮负良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春寒料峭时,为了不辜负朋友的好意而不饮酒的情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两句"江南报到犹深雪,都下听来无早莺"通过江南地区仍有大雪未消和京城未闻早莺的对比,展现了地域气候的差异以及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司马惯将筇杖策,尧夫来挽小车行"借司马迁持杖漫步和邵尧夫驾车来访的形象,寓言自己虽年迈但仍保持着生活的活力和友情的互动。
最后两句"诗成却怪昌黎语,凡物鸣因不得平",诗人读到司马温公(司马光)的诗,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共鸣,感叹万物的鸣叫都似乎带有一种不平之气,暗含了诗人对人生不公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诗歌风格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观察,也流露出对老年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高堂漫张灯,九华非夜明。
空庭度萤火,其光何猥琐。
微虫彼何为,兰膏有尽时。
何如天上月,万古腾清辉。
徘徊银汉表,淡荡玉闺时。
浮云无纤痕,千里同一思。
宦游多拘束,乘閒偶游目。
隔窗散尘襟,蔽栊延清瞩。
始闻曲发郢,既命琴抽蜀。
亲串及友朋,共此叙情睦。
芳夕随地佳,何必深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