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漫张灯,九华非夜明。
空庭度萤火,其光何猥琐。
微虫彼何为,兰膏有尽时。
何如天上月,万古腾清辉。
徘徊银汉表,淡荡玉闺时。
浮云无纤痕,千里同一思。
宦游多拘束,乘閒偶游目。
隔窗散尘襟,蔽栊延清瞩。
始闻曲发郢,既命琴抽蜀。
亲串及友朋,共此叙情睦。
芳夕随地佳,何必深山曲。
高堂漫张灯,九华非夜明。
空庭度萤火,其光何猥琐。
微虫彼何为,兰膏有尽时。
何如天上月,万古腾清辉。
徘徊银汉表,淡荡玉闺时。
浮云无纤痕,千里同一思。
宦游多拘束,乘閒偶游目。
隔窗散尘襟,蔽栊延清瞩。
始闻曲发郢,既命琴抽蜀。
亲串及友朋,共此叙情睦。
芳夕随地佳,何必深山曲。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拟古诗三十首(其二十三)鲍明远照》。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高堂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句“高堂漫张灯,九华非夜明”描绘了室内灯火通明,但与夜色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接着,“空庭度萤火,其光何猥琐”进一步强调了萤火虫之光的微弱,与夜空中的星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光明的向往。
“微虫彼何为,兰膏有尽时”一句,诗人将微小的生物与有限的资源相联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有限。接下来,“何如天上月,万古腾清辉”则转向对永恒与不朽的赞美,将月亮比作永恒的光源,象征着时间的无限与光明的永恒。
“徘徊银汉表,淡荡玉闺时”描绘了月亮在银河之上缓缓移动,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一丝宁静与淡然。而“浮云无纤痕,千里同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即使距离遥远,心却能跨越千山万水,与远方的人共享同一片星空。
最后,“宦游多拘束,乘閒偶游目”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以及偶尔得以放松心情,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隔窗散尘襟,蔽栊延清瞩”则是诗人通过窗户,释放内心的尘埃,获得心灵的平静与清晰的视野。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永恒以及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与渴望逃离现实的思绪。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
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
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
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