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目和尚赞》
《天目和尚赞》全文
宋 / 释如珙   形式: 赞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只道先师无肯路。

还有知得者么,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临终谓兄弟久聚。

正路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

难以荷负正宗,临济佛法到此平沈。

痛哉痛哉,以此见先师,深得师祖之旨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shàngzàn
sòng / shìgǒng

dàoxiānshīyǎnzhīdàoxiānshīkěn

háiyǒuzhīzhěyángzhīdàosōngyuánshīchuán

línzhōngwèixiōngjiǔ
zhèngxíngzhěyǒu

zhīnéngyònghēidòu
nánzhèngzōng

líndàopíngshěn
tòngzāitòngzāi

jiànxiānshīshēnshīzhīzh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的《天目和尚赞》,主要赞扬了天目和尚的独特见解和修行境界。诗中提到“先师具大眼目”,暗示天目和尚具有深刻洞见;“无肯路”则表示他不拘泥于常规路径,可能是指他的创新或直指人心的教学方式。诗人接着问:“还有知得者么?”表达对天目和尚智慧的认可。

“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引用禅宗典故,意指天目和尚传承了杨岐派(禅宗五家之一)的精髓,但并未局限于师承衣钵,而是有所突破。他临终前对兄弟们的告诫,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应走正道,而不是依赖某种特定的方法。

“黑豆法”可能是一种比喻,代表表面的修行技巧,而“难以荷负正宗”则表达了天目和尚认为真正重要的在于理解佛法的实质而非形式。最后,“临济佛法到此平沈”评价他的佛法修为已达到极高境界,却被误解或忽视。

诗的结尾“痛哉痛哉”表达了诗人对天目和尚未能被充分理解和接纳的感慨,以及对其深得师祖真谛的深深敬佩。“以此见先师,深得师祖之旨矣”再次肯定了天目和尚对禅宗精神的深刻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位禅宗高僧的赞美,赞扬了他的智慧、独立精神和对佛法本质的深入理解。

作者介绍

释如珙
朝代:宋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
猜你喜欢

六月十五日夜大雨病中作

六月望日旱苦久,一雨中宵便洒然。

疏帘小阁虚无里,翠筱微风窕窈前。

静听水蛙喧夜枕,欣闻邻叟说秋田。

稍须凉冷身应健,饱饭行歌击壤篇。

(0)

秋兴·其二

秣陵东下广陵船,一体繁华地接连。

遂有吹箫并仙侣,还同拾翠乱婵娟。

风飘睡鸭沈檀火,日傍骅骝锦绣鞯。

岂是芜城君不见,参军辞赋莫真传。

(0)

过济望南旺湖

长堤柳外望悠悠,山远天空万顷浮。

渔牧几家生计薄,凫鹥春水野情幽。

扁舟草泽谁真隐,二月洲田半妇耰。

东兖源流夫子国,获麟犹记古河陬。

(0)

归留都寓邸

虚名逐逐等浮槎,节序推移感物华。

梁上小巢初乳燕,墙头垂柳已胜鸦。

庭无俗客诗怀好,门掩清风宦况嘉。

笑撚吟髭成短韵,诗喉新试武夷茶。

(0)

送李珍分教徐州

才华蚤岁播芳誉,新沐恩光入古徐。

山抹晴云青杳霭,雨肥官柳绿扶疏。

优游绛帐谈经后,感慨黄楼览胜馀。

吾弟相逢凭寄语,归期准拟在冬初。

(0)

退食偶书

燕居如此亦佳哉,地湿莎青绝点埃。

片席且移花底坐,清风时傍竹间来。

滥叨厚禄颜空汗,斜倚晴窗句谩裁。

最是暮春天气好,公庭吏散独徘徊。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