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
浮名千秋俱等閒,但取黄金系肘后。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
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
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
浮名千秋俱等閒,但取黄金系肘后。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
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
这首诗《岁暮放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著书立说的功绩比作“十万”,却反问为何不去直接实践,去燕关(这里可能象征着边疆或改革之地)寻求实际的贡献,暗含了对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行动的批评。
接着,“浮名千秋俱等閒,但取黄金系肘后”两句,诗人讽刺那些追求虚名的人,认为他们的名声在千年后都如同过眼云烟,真正有价值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际利益的行动。这里的“黄金系肘后”可能指代的是实际的财富或权力,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一句,通过典故(蔡公可能指的是蔡邕,历史上以善言著称),讽刺那些只懂得夸夸其谈而不屑于实际行动的人,即使一句话能改变命运,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就。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则通过苏生(苏武)的例子,表达了对那些屡次尝试却未获成功者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在世间,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最终都是个人自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最后,“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一句,以子云(即扬雄)晚年仍坚持学问研究,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来表达对那些年老仍坚守理想、却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学者的同情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和行为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实际行动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对坚守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
吾家迁莆岁月深,旧栽品树参天青。
况复先人多种德,直与兹树同敷荣。
庆流孙子昌而炽,适当品树成阴际。
因知树乃德之符,神僧特识苍天意。
世运推移树已薪,祖宗德泽应长存。
一德相承能不替,会看孙子重振振。
玉堂有隙地,清旷当南隅。
方春度微雨,草色成荒芜。
今年辟三圃,于以种嘉蔬。
开云作畦垄,引水疏沟渠。
纵横数十品,生意盈阶除。
朝来零露瀼,绿叶清阴敷。
菜根有真味,颇胜梁肉腴。
嚼之苟不厌,百事俱可图。
伟哉信名言,千载当师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