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皇权的敬畏之情。首句“骊岫飞泉泛暖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骊岫(即骊山)上的飞泉不仅带来清新,而且散发出淡雅的花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接下来的“九龙呵护玉莲房”则是对皇宫深处仙境般生活的一种想象。九龙在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玉莲房则代表了皇家后妃所居住的地方,呵护给人一种安全与温馨的感觉。
第三句“平明每幸长生殿”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平明可能指的是晴朗的天气,每当这时,诗人便有机会进入长生殿,这里也许是皇帝举行某种仪式或宴会的地方。
最后一句“不从金舆惟寿王”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向往宫廷生活,但更敬仰那些通过道德修养获得长寿的圣王。金舆通常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这里说不从金舆,意味着诗人并不追求通过侍奉皇帝来获得宠幸或利益,而是更加崇敬那些以道德著称的君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骊山美景的描绘和对宫廷生活的想象,以及对圣王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于权力与道德的深刻认识。
春草兮青青,罗生兮满庭。
望王孙兮不归,纷百草兮愁人。
结幽兰兮佩之,采莫采兮江蓠。
东风发兮江渚,晞朝暾兮以雨。
荪亦乐兮有母,日承颜兮堂下。
把瑶华兮琼英,日方永兮岁未央。
羌进拜兮羞余觞,春欣欣兮百草生。
草生兮有心,春复春兮焉穷。
穹穹厚厚奠高卑。
高莫可扣卑莫敀,我人中处其俦依。
匪灵焉依将孰求,我之依灵岂无期。
春秋祀事粤多仪,灵既享矣不我违。
嗟我民人苦害灾,灾有扎瘥害旱饥。
况有干戈横逆加,惟灵威力善拒排,荡涤妖沴臻蕃釐。
丰年穰穰谷如丘,耄耋稚孩逸以嬉,灵之福我匪我私。
好生之德体穹示,灵将逝兮不可稽。
首下居高拜灵旗,千龄万祀灵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