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其九》
《咏怀·其九》全文
清 / 孙元衡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海平清可鉴,淹倏云峰高。

天河耿耿气,入夜生风涛。

风起青萍末,万物旋奔逃。

走者当块鞠,飞者隐蓬蒿。

猿猴慕厥类,鸾鹤亡其曹。

壮夫柳生肘,儒士笔为刀。

血气多变化,志虑从所操。

立身重如岳,祸福犹纤毫。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咏怀(其九)》描绘了一幅宁静海面与深夜风云突变的景象。首句“海平清可鉴”展现了海面的平静如镜,而“淹倏云峰高”则暗示了山峰在云雾中的高耸。接下来,“天河耿耿气,入夜生风涛”描述了夜晚银河明亮,但随之而来的是风起浪涌,象征着世事的无常。

“风起青萍末,万物旋奔逃”形象地描绘了风起时万物慌乱的情景,无论是陆上的走兽还是空中的飞鸟,都在疾风中寻找避难之处。“走者当块鞠,飞者隐蓬蒿”进一步刻画了这种景象,行走的动物如同滚动的球,飞翔的鸟儿藏于草丛之中。

诗人以“猿猴慕厥类,鸾鹤亡其曹”比喻人们在困境中的相互依赖和失落,暗示了人在面对变故时的无奈和迷茫。接下来,“壮夫柳生肘,儒士笔为刀”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出人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壮士以柳枝为武器,文人则以笔书写抗争。

最后两句,“血气多变化,志虑从所操”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了情绪和意志随着环境变化而起伏,而“立身重如岳,祸福犹纤毫”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深刻理解,认为个人的立场和命运如同泰山般稳固,而祸福之轻重却如毫发般细微。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人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坚韧,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孙元衡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二潮浪

骤雪翻霜千万重,往来弦望蹑前踪。

见君终日能怀信,惭我趋时尽放慵。

石壁战声飞霹雳,云峰倒影撼芙蓉。

因思宗悫长风语,壮气横生忆卧龙。

(0)

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三首·其一

年年荆棘侵儒苑,处处烟尘满战场。

岂料今朝觐宣父,豁开凡眼睹文章。

(0)

陪楚州韦舍人北阊门游宴

柘岸齐空远,通波跨槛牢。

四方人意便,两路马行高。

雾柳蒙疏叶,风帆挂并艘。

碧云秋水静,红日暮霞韬。

苟藉公心度,稀逢敏手操。

旧恩重雨露,新命压波涛。

挹海惊涯涘,冲霄讶羽毛。

丝纶初变体,锦袖旋挥毫。

美景尤难卜,良辰不易遭。

名华应独步,语韵洽朋曹。

异日知司衮,閒时解梦刀。

卿材尊宦达,侯业重人豪。

拽盏怜稀饮,扶鞍哂遽逃。

香凫深促坐,画鹢远回篙。

赌气连呼采,縻心乍漱醪。

何妨孤愤激,肯忘一言褒。

北阙承优话,南方续广骚。

不尝书咄咄,谁话酒陶陶。

末路犹提笔,雄藩伫拥旄。

只愁迂蹇步,归去又蓬蒿。

(0)

赠柘枝

鸳带排方镂绿牙,紫罗衫卷合欢花。

当筵舞汗销胸雪,入破凝姿动脸霞。

帽侧蹙腰铃数转,亚身招拍腕频斜。

须臾曲罢归何处?称道巫山是我家。

(0)

池州周员外出柘枝

红筵高设画堂开,小妓妆成为舞催。

珠帽著听歌遍匝,锦靴行踏鼓声来。

纤纤玉笋罗衫撮,戢戢金星钿带回。

长恐周瑜一私顾,不教閒客望瑶台。

(0)

春郊看杏花

帝里惊看春色深,杏林遥间柳条阴。

故园消息经春断,极目凭阑思不禁。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