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带排方镂绿牙,紫罗衫卷合欢花。
当筵舞汗销胸雪,入破凝姿动脸霞。
帽侧蹙腰铃数转,亚身招拍腕频斜。
须臾曲罢归何处?称道巫山是我家。
鸳带排方镂绿牙,紫罗衫卷合欢花。
当筵舞汗销胸雪,入破凝姿动脸霞。
帽侧蹙腰铃数转,亚身招拍腕频斜。
须臾曲罢归何处?称道巫山是我家。
这首《赠柘枝》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描绘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舞蹈表演。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舞者在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首先,诗中通过“鸳带排方镂绿牙,紫罗衫卷合欢花”两句,描绘了舞者的服饰之美。鸳鸯图案的腰带排列整齐,绿牙装饰显得精致;紫色的罗衫上卷起的花纹仿佛是合欢花的绽放,色彩与图案相得益彰,展现出舞者高贵典雅的形象。
接着,“当筵舞汗销胸雪,入破凝姿动脸霞”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舞者在舞台上的舞动姿态。汗水随着舞蹈的进行而流淌,如同雪融般轻盈;舞者凝神的姿态,使得脸颊如霞般红润,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帽侧蹙腰铃数转,亚身招拍腕频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动作细节。帽子一侧的铃铛随着舞动而轻轻摇曳,腰肢的转动则伴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俯身时,手腕频繁地斜向一侧,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最后,“须臾曲罢归何处?称道巫山是我家”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舞者技艺的赞叹和对其身份的猜测。短暂的舞蹈结束后,舞者去了哪里?人们纷纷称赞,或许她就是来自巫山的仙女,舞技超凡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舞者服饰、动作、表情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舞蹈氛围的渲染,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形象迷人的舞者形象,展现了唐代舞蹈艺术的魅力。
舂粮适百里,九十居其半。
骎骎入老境,竞起末路叹。
在世无他能,聊以滑稽玩。
所嗟金石交,契阔或星散。
诗忆西堂语,酒藉南邻伴。
共为终年醉,莫歌何时旦。
文书谩遮眼,插架复盈案。
四愁不堪拟,九歌仅能乱。
发春只数日,故态期类盥。
宁知性本慵,矧复肉亦缓。
人犹乐新故,事止仍旧贯。
酸寒孟生穷,敛退韩子懦。
惜哉连城珍,不变三日炭。
玉人可求见,何暇定舍馆。
退藏亟闻道,饮水知冷暖。
更当崇明德,不愧三英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