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十)八角殿》。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这两句描绘了一座历经千年而依旧宏伟壮观的殿堂。"晋后"指的是自晋朝以后,时间跨度长达千年。"兹殿"即是眼前所见的这座八角殿,它"俨如昔",意味着它仍然保持着过去的风貌,没有因岁月而有所改变。这不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承的感慨。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这两句则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梵宇"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建筑,这里借指所有类似八角殿这般宏伟的建筑物。如果所有这些大型建筑都像眼前的八角殿一样,保持着过去的辉煌,那么是否应当考虑到民众所承受的负担。"应须省民力"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同情,以及对过度奢侈行为的批评。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透露出他对社会历史、民生疾苦的深刻洞察。
夜宿七里滩头船,起来待月船头坐。
月隐山云黑不开,江摇赤壁石欲堕。
须臾月来江水白,万顷琉璃堆碧色。
垂竿欲钓珊瑚珠,客星合照初来客。
初来客,愿未果。
重来看月何时可,秋潭再鼓东归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