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于太室,如岱有梁甫。
辅岳并称尊,他山遑敢侮。
颍水源更清,石流历可数。
所以让王人,洗耳临其浒。
一瓢弃陶唐,饮牛愧巢父。
后代鲜若俦,高风激千古。
箕山于太室,如岱有梁甫。
辅岳并称尊,他山遑敢侮。
颍水源更清,石流历可数。
所以让王人,洗耳临其浒。
一瓢弃陶唐,饮牛愧巢父。
后代鲜若俦,高风激千古。
这首诗描绘了箕山与太室山、岱岳与梁甫山相提并论的崇高地位,强调了它们在群山中的尊贵之处,同时也暗示了其他山峰不敢轻易挑战这种权威。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颍水,赞美其清澈的源头和潺潺流动的溪流,以此象征着让王之人(指避世隐居的圣贤)的高尚品德如同清澈的流水,令人敬仰。
“一瓢弃陶唐,饮牛愧巢父”这两句,以典故入诗,表达了对让王之人的崇敬之情。这里,“一瓢”象征着简朴的生活,“陶唐”则代表了古代的帝王,而“饮牛愧巢父”则是说即使像巢父那样甘于淡泊、不慕名利的人,也自感羞愧,无法与之相比,进一步突显了让王之人的伟大与高尚。
最后,“后代鲜若俦,高风激千古”两句,则是对让王之人的品德与行为的永恒价值的肯定,指出他们的高尚风范激励着后世,影响深远,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震撼着千年的历史长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历史典故的引用,巧妙地赞美了让王之人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猗彼琼树林,鸟逝遗孤雌。
孤雌翼其雏,飞飞鸣高枝。
何异冯家母,惨怛曾百罹。
良人蚤捐背,膝下三岁儿。
纺绩兼力作,教儿书以诗。
朗照自龆龀,三灵禀奇姿。
画荻机杼侧,侍毋如严师。
庠序三迁来,俎豆日习之。
警励穷典奥,断织遵良规。
儿也勤服膺,讽诵不下帷。
学成述孔训,内式中闺仪。
贻馨有令矩,颂德于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