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池亭小酌得和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池塘边饮酒作乐,没有外界干扰的闲适心境。"客思"指的是游子或旅人的思绪,而"都无著"则意味着这些思绪没有寄托,随风而逝。"临池一醉歌"描绘了诗人在池塘边饮酒至醉,高声歌唱的景象。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这里的"唤春"是呼唤春天到来的意思,而"呈物象"则指自然界万物复苏,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样子。"移性入天和"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和谐之中,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这两句用美丽的意象描绘夜晚池塘边的景色。"月影碎荆玉"可能是指月光透过水面,投射在池底或岸边,如同散落的玉石一样清澈明净。"波纹纬蜀罗"则形容水面的微波如织网一般,给人以细腻丰富的感觉。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相视,感受到了彼此超脱尘世,如同仙人般的高洁气质。"俗态巳无多"意味着在这种自然之中,世俗的烦恼和形态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少许的遗痕。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宴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