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池亭小酌得和字》
《池亭小酌得和字》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0)
注释
客思:游子的心情。
著:寄托。
临池:池塘边。
唤春:呼唤春天。
物象:万物景象。
移性:融入性情。
天和:天地和谐。
月影:月光。
荆玉:比喻明亮的月光。
波纹:水面波纹。
蜀罗:蜀地的精细织物。
仙骨:仙人般的风骨。
俗态:世俗的姿态。
翻译
游子的心思全然没有寄托,对着池塘边饮酒唱歌。
呼唤春天来展示万物景象,将自己的性情融入天地和谐之中。
月光如破碎的荆玉洒在水面,波纹如同蜀地的细密织锦。
相互凝视,仿佛都有仙人的风骨,世俗的姿态已经减少了很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池亭小酌得和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池塘边饮酒作乐,没有外界干扰的闲适心境。"客思"指的是游子或旅人的思绪,而"都无著"则意味着这些思绪没有寄托,随风而逝。"临池一醉歌"描绘了诗人在池塘边饮酒至醉,高声歌唱的景象。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这里的"唤春"是呼唤春天到来的意思,而"呈物象"则指自然界万物复苏,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样子。"移性入天和"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和谐之中,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这两句用美丽的意象描绘夜晚池塘边的景色。"月影碎荆玉"可能是指月光透过水面,投射在池底或岸边,如同散落的玉石一样清澈明净。"波纹纬蜀罗"则形容水面的微波如织网一般,给人以细腻丰富的感觉。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相视,感受到了彼此超脱尘世,如同仙人般的高洁气质。"俗态巳无多"意味着在这种自然之中,世俗的烦恼和形态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少许的遗痕。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宴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送监生毛彦高归省

研精胄监岁华深,归省庭闱遂孝心。

蘋沼香生芹正绿,石坛花落杏成阴。

停桡易尽频倾酒,执手难分欲去襟。

想到高堂称寿日,春风帘幕昼沈沈。

(0)

三忆效香奁体·其二

晓莺啼歇曙烟收,花气薰栊日影浮。

忆得起来相伴坐,绿阴深处看梳头。

(0)

元日客怀

四年元日客京尘,孤馆今朝复见春。

座上青毡于我旧,镜中华发为谁新。

屠苏入手思儿辈,萱草回芽忆老亲。

浇酒愿身从此始,儒冠长作太平人。

(0)

题昆山陈隐君玉峰清兴诗卷

吴门东望郁岧峣,秀色凌空近可招。

路转翠微知有寺,地连沧海见生潮。

洞中景似桃源小,云外踪疑石磴遥。

闻说诛茅栖隐者,几多清兴逼尘嚣。

(0)

送刘司税

闻说刘司税,心怀更坦夷。

量宽无醉日,俸薄有贫时。

近喜加新泽,明当别故知。

城西征赋浩,梅发望归期。

(0)

欧桢伯得请归岭南赋此以寄

白头词赋出先秦,只字犹能泣鬼神。

桃叶渡头三载客,梅花岭上一归人。

鹧鸪啼处垂丹荔,鸿雁归时满白蘋。

惟有寄书书更远,生前想作范铜身。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