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新润霭清和,霁景名山翠滴螺。
塔影渐高出岭上,林光增密锁岩阿。
略因游目图耕织,始得宽怀阅麦禾。
云馆小停促归跸,大都乐欲戒其过。
轻烟新润霭清和,霁景名山翠滴螺。
塔影渐高出岭上,林光增密锁岩阿。
略因游目图耕织,始得宽怀阅麦禾。
云馆小停促归跸,大都乐欲戒其过。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万寿山的清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首句“轻烟新润霭清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轻烟与湿润的雾气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柔和而舒适的感觉。“霁景名山翠滴螺”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色的翠绿,仿佛山峰上的翠绿如同螺壳般细腻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后山色的生机勃勃。
接着,“塔影渐高出岭上,林光增密锁岩阿”两句,将视线从宏观转至微观,塔影在阳光下逐渐拉长,映照在高高的山岭之上;而树林在雨后的滋润下更加茂密,光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锁住了岩石背后的神秘与幽深。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
“略因游目图耕织,始得宽怀阅麦禾”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游目骋怀,联想到农事活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云馆小停促归跸,大都乐欲戒其过”则点明了诗人短暂驻足欣赏美景后,内心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并以此为鉴,反思自身,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万寿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