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皆陈迹,披图问远公。
戈鋋三国后,冠盖六朝中。
葛蔓交残垒,芒花没后宫。
水流箫鼓绝,山在绮罗空。
极浦千艘聚,高台一径通。
云移吴岫雨,潮转楚江风。
登阁惭漂梗,停舟忆断蓬。
归期与归路,杉桂海门东。
极目皆陈迹,披图问远公。
戈鋋三国后,冠盖六朝中。
葛蔓交残垒,芒花没后宫。
水流箫鼓绝,山在绮罗空。
极浦千艘聚,高台一径通。
云移吴岫雨,潮转楚江风。
登阁惭漂梗,停舟忆断蓬。
归期与归路,杉桂海门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诗人站在高阁上,极目望去,只见到处都是过去留下的遗迹。这是一个充满怀旧情感的开头,通过“披图问远公”一句,可以想象诗人在探讨历史的同时,也是在寻觅那些已经逝去的辉煌时代。
接下来的两句“戈鋋三国后,冠盖六朝中”,则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高度概括。从汉末三国演义的兵戈战事到南北朝的繁华盛世,这些都被浓缩在这短短数言之中,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宏观把握。
“葛蔓交残垒,芒花没后宫”两句,则具体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葛藤缠绕在废墟之上,芒花覆盖了曾经的皇宫,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侵蚀,也是时间流逝的无情展现。
“水流箫鼓绝,山在绮罗空”一句,通过对比声音与静谧的对照,强调了这一切都是过去,而现在则是一片寂静。这里的“箫鼓”可能是军中使用的乐器,它们的声音已经消失无踪,只剩下山中的空寂。
接下来的两句“极浦千艘聚,高台一径通”,描绘了一种壮观的画面。诗人所处之地(即金陵阻风登延祚阁),可以看到成群帆船集结在河岸,而高台则如同一条通道连接着远方。
“云移吴岫雨,潮转楚江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再次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云彩飘逸间带来了雨水,潮汐则在江河中起伏,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而它们所触及的,是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地域,如吴国、楚国等。
“登阁惭漂梗,停舟忆断蓬”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站在高台上,对于自己漂泊不定的命运感到惆怅。同时,他在停靠的小船边,却又回想起那些断了联系的往事和人。
最后两句“归期与归路,杉桂海门东”,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诗人似乎在寻找着自己归去的时机与路径,而那遥远的归宿,则被杉树和桂树所环绕,在大海之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的回响,构建了一种深邃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