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著色未求工,耐得孤寒质不同。
谁把春光先泄漏,可将消息问东风。
梅花著色未求工,耐得孤寒质不同。
谁把春光先泄漏,可将消息问东风。
这首诗《留示同人》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春天来临的期待。
首句“梅花著色未求工”,描绘了梅花不追求外在色彩的自然之美,强调其内在的纯净与高雅。梅花以其独特的颜色和形态,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魅力,无需刻意修饰,自有一番风骨。
次句“耐得孤寒质不同”,进一步赞扬梅花能够在严冬中独立绽放,不畏寒冷,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坚韧品格。这不仅是对梅花自然属性的赞美,也是对那些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第三句“谁把春光先泄漏”,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似乎在询问是谁提前透露了春天的信息。这里的“春光”不仅指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希望、新生和美好的开始。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可将消息问东风”,则给出了答案——春风是传递春天消息的使者。诗人借助东风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同时也暗示了春风能带来温暖、生机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
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
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
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
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
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
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
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
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蜫蚳。
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
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
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
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
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
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
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
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
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
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
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
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
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
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
乃知孽虫虽甚众,嫉恶苟锐无难为。
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
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答朱采捕蝗诗》【宋·欧阳修】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蜫蚳。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乃知孽虫虽甚众,嫉恶苟锐无难为。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Zu7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