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弦子龙香柄。红烛幢幢影。当筵催赐锦缠头。
小队霓裳、都解按凉州。夜阑渐觉声凄促。
不是江南曲。离人听罢转无聊。
忆著吴娘、暮雨唱潇潇。
四条弦子龙香柄。红烛幢幢影。当筵催赐锦缠头。
小队霓裳、都解按凉州。夜阑渐觉声凄促。
不是江南曲。离人听罢转无聊。
忆著吴娘、暮雨唱潇潇。
这首《虞美人》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幅晚宴上音乐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句“四条弦子龙香柄”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演奏乐器的场景,四条弦子象征着古筝或琵琶等传统乐器,而“龙香柄”则暗示了这些乐器的精致与高雅。接着,“红烛幢幢影”一句通过红烛的摇曳光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当筵催赐锦缠头。小队霓裳、都解按凉州。”这里描述了宴会中乐师们演奏的情景,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随着音乐起舞,演奏的是《凉州》这一曲调,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边塞风情的乐曲,充满了豪迈与激情。
“夜阑渐觉声凄促。不是江南曲。”随着夜深人静,音乐声变得低沉而急促,不再是江南那种温婉细腻的曲风,而是带有更多情感的波动和深度。
最后,“离人听罢转无聊。忆著吴娘、暮雨唱潇潇。”表达了在音乐的触动下,离别之人内心的空虚与思念。他们回忆起远方的爱人,想象着在细雨蒙蒙的夜晚,吴娘(可能指的是某位歌女)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带来无尽的相思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北邙山头生白云,北邙山下多古坟。
借问谁家埋白骨,此中半是洛阳人。
陌头夜夜铜驼哭,冢上萧萧悲宰木。
家贫无地葬遗骸,忍见乌鸢啄人肉。
白日短短云无根,翁仲百年当墓门。
花落春风一杯酒,几家寒食见儿孙。
春云阴阴酿春雨,荷锄朝出三家墅。
草满南坡犊子肥,一蓑一笠雨中归。
千顷水田飞白鸟,雨足泥深稊稗少。
大树将军好子孙,辍耕陇上如庞老。
人间别有方寸心,此地可作商家霖。
先生砚田耕未了,屋头布谷鸣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