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约雾中看,黄叶萧疏夕照残。
唤得渔舟来借渡,隔江人影在阑干。
青山隐约雾中看,黄叶萧疏夕照残。
唤得渔舟来借渡,隔江人影在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山水画卷。首句“青山隐约雾中看”,以雾气缭绕的青山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次句“黄叶萧疏夕照残”,则将视角转向了地面上,黄叶稀疏地铺满了地面,夕阳的余晖洒在上面,显得格外凄美,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唤得渔舟来借渡”一句,诗人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呼唤渔船,将画面从静态转为动态,增加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对话或情境。最后,“隔江人影在阑干”以“人影”与“阑干”相对,不仅描绘了人物的活动,还通过“隔江”二字,强化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情境安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青山夜来雨,溪水已潺湲。
侵晓桂旗动,伤离蘋渚前。
百壶临祖道,两桨破春烟。
旧业西河上,归心向日边。
山房古柏暗,近在汉陵边。
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
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
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
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
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
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