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看花客,何须问主人。
柴门横屈戌,药径锁茵陈。
粉壁稀题句,苔阶自扫尘。
攒眉还一笑,乞酒向西邻。
总是看花客,何须问主人。
柴门横屈戌,药径锁茵陈。
粉壁稀题句,苔阶自扫尘。
攒眉还一笑,乞酒向西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者在友人家中所见的情景,充满了淡雅与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和谐而略带微妙互动的场景。
“总是看花客,何须问主人。”开篇即以“看花客”自居,暗示了访友者对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认为无需过多打扰或询问。这种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对生活的审美情趣。
“柴门横屈戌,药径锁茵陈。”描绘了主人家的环境,柴门简单而自然,药径上可能生长着茵陈草,既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其对健康与自然的关注。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粉壁稀题句,苔阶自扫尘。”粉墙上的诗句稀疏,显示出主人不事张扬,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追求;苔阶上的灰尘被主人亲手清扫,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勤劳,也象征着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攒眉还一笑,乞酒向西邻。”最后两句描绘了主人与访客之间的互动。面对访客的来访,主人先是眉头微皱,可能是因为突然的打扰而感到一丝不悦,但随即展露出笑容,显示出主人的豁达与待客的热情。最后,主人甚至主动请求借酒于西邻,进一步体现了主人的慷慨与好客之心。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与访客之间虽有短暂的不悦,但最终因理解与尊重而和谐相处的情景,传达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珍视友情的生活哲学。
铜琶牙板,数词家名手。柳腻苏豪孰兼有。
豁双眸、舅氏乐圃词钞,真莫怪、脍炙骚坛人口。
慈亲题语在,记得年时,曾向妆台课停绣。
篇什富珠玑,击节人亡,低唱罢、泪沾红袖。
愿本意、早填谒金门,使屈姊、舒开夜台眉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