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
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
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
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
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
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
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
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
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张炎的《八声甘州·其二》,它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诗意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两句,从高处眺望长江,但并不局限于洞庭湖一带的波涛,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山拔地形高"则写出了山势峻拔,高耸入云的壮观。
接着,"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几句,描绘了词人面对古木参天,水中倒映着画图,气势宏大到足以压迫奔腾的江水。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透露出词人的胸襟与气度。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寺庙,门扉紧闭,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只有月光清辉,敲响着寺内的钟声。这种氛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表达了词人对于变化无常的世界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便是物质易逝,但精神的居所却始终如一,不为世事所扰。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几句,则写出了词人对于庐山之美不知其究竟,而有人在这深山老林中建屋,显得十分突兀。这里可能隐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一段,则表达了词人登高望远之时,内心的豪迈与自在,仿佛能够将万千景象都摄入诗中。清风吹过发梢,使得发丝也带着几分狂放不羁,而那青琴的去向,也许只有词人自己清楚,在这独立无伴的琼瑶世界里寻找自己的音符。
总体而言,这首《八声甘州·其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长天云茫茫,流水去不返。
寂寥不可呼,死者日已远。
旧事常在心,思之辄泪眼。
修昼劳怅想,寒夜百展转。
梦里时相逢,醒后细思忖。
门前青衿子,相顾吾安忍。
罗衣叠空箱,久矣废檀板。
月明燕子楼,风清荷花馆。
置之勿复道,此念增缱绻。
自怜妾薄命,鸳衾为谁煖。
冉冉冥中魂,尚或暗相管。
邻家琴声悲,精爽竟难挽。
琴调何凄凉,闻是广陵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