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似潜阴砌,旋疑隔曲房。
哀鸣声远近,明月夜苍凉。
客梦秋长醒,清心听不妨。
东山嗤谢傅,丝竹近淫荒。
乍似潜阴砌,旋疑隔曲房。
哀鸣声远近,明月夜苍凉。
客梦秋长醒,清心听不妨。
东山嗤谢傅,丝竹近淫荒。
这首诗描绘了蟋蟀的叫声在夜晚的凄凉与哀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乍似潜阴砌,旋疑隔曲房"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蟋蟀叫声的初始感受,仿佛从阴暗的角落传来,又似乎隔着曲折的房间,充满了神秘与距离感。接着"哀鸣声远近,明月夜苍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月光下的哀鸣声在空间中回荡,增添了几分苍凉与悲壮。
"客梦秋长醒,清心听不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声音的独特感受,即使是在客居他乡的夜晚,听到这样的声音,也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被外界的哀愁所扰。最后"东山嗤谢傅,丝竹近淫荒"一句,借用了典故,暗讽了过度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与前文的哀鸣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之音的纯粹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蟋蟀叫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玄云障落日,早得数刻凉。
寒泉洒门前,浴罢倚胡床。
蝉声晚愈壮,藕花凋更香。
啸咏忽已久,野色来苍苍。
新月淡无辉,大星森有芒。
水鸟亦归宿,飞鸣掠横塘。
人生各有时,何至终身忙。
抚髀三太息,坠露湿衣裳。
此生本寄一浮沤,归卧茅茨又四秋。
习气未除惟痛饮,幻躯偶健且闲游。
买蓑山县云藏市,横笛江城月满楼。
与世沈浮最安乐,莫思将相快恩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