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清时民讼简,尺素半偷闲。

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

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文人李光对于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清时民讼简”点明了时代背景,即在清明的时代里,民间诉讼之事相对较少,反映出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安定。接着“尺素半偷闲”一句,以“尺素”比喻书信,暗示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偶尔会通过书信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暂时的放松。

“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则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岔路口的相遇中,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千变万化,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与多面性。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两句运用了典故,舄凫(舄:古代的一种鞋;凫:野鸭)和辽鹤分别代表自由与回归的主题。舄凫象征着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辽鹤则寓意着对故乡、对过去的思念与回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归属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傍晚时分,诗人乘着小艇,在春日的洲上缓缓前行,最终目的地是那遥远而神秘的天姥山。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归宿之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人性、自然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

三年膏雨颂声驰,敬展先臣述德诗。

故里尚留何武爱,前徽兼触阮咸思。

渊源累世龙门远,清白相传燕翼贻。

东鲁好修循吏传,绍承阀阅佐明时。

(0)

龙岩州除夕醉后赋长句三首时将赴漳泉诸郡·其三

吾悲夫闽山之竹,何不大者为屋椽,细者为篙为钓竿。

而乃编排架结成竹轿,载客兀兀攀岩峦。

使我身如鹰与鹯,摩云一日千回盘。

盘盘岭路走不尽,龙岩南去沧瀛近。

火维地荒土俗恶,飓风蜑雨早晚作。

山有魈魅水鲛鳄,土人以岛屿为安居,格斗为笑乐。

嗟我何为去栖托,况闻蛊虫群飞金蚕长。

瘴风吹作兰花香,使人中此愁肝肠。吁嗟乎!

人间岂无吾故乡,曷不遄归盘与阊。

(0)

海门杂感·其一

吹尽淮南落木风,角声千里满长空。

更教明月来天际,无限寒光碧海中。

(0)

福安溪行

短棹孤帆水急流,数声风笛碧溪头。

无多行李萧条甚,两岸青山一叶舟。

(0)

龙亢幕斋初成

小筑茅斋芟绿芜,莳花垒石足清娱。

当窗杨柳为屏障,绕屋溪山即画图。

旧设药阑添鸭脚,新栽湘竹隐虾须。

幽闲地僻无余事,一卷《南华》对茗炉。

(0)

到廉州始闻秋风用刘随州韵

海角萍踪千里至,天涯霜信一时回。

连山夜火金蛇走,动地秋声铁骑来。

羌笛吹残杨柳变,寒砧催报菊花开。

呼鹰跃马平生意,落日苍茫上古台。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