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消玉腕镂金钏,细数佳期春半。
墙外风筝云里断。
樱桃花下,秋千红索,整个閒庭院。
无凭无准青禽翰,愁雨愁晴芳草岸。
常锁葳蕤春不管。
施香小鸟,伴人憔悴,学语低声唤。
惯消玉腕镂金钏,细数佳期春半。
墙外风筝云里断。
樱桃花下,秋千红索,整个閒庭院。
无凭无准青禽翰,愁雨愁晴芳草岸。
常锁葳蕤春不管。
施香小鸟,伴人憔悴,学语低声唤。
这首《青玉案》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展现了深闺女子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首句“惯消玉腕镂金钏”,以“玉腕”和“镂金钏”描绘了女子纤细白皙的手腕上佩戴着精美的金钏,暗示其生活的奢华与精致。接着,“细数佳期春半”则透露出女子在春天的一半时光中,独自计算着期待的佳期,表现了她内心的寂寞与期盼。
“墙外风筝云里断”一句,通过风筝在云间断线的景象,象征着女子的情感如同风筝般被束缚,无法自由飞翔,表达了她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与渴望。接下来,“樱桃花下,秋千红索,整个闲庭院”描绘了女子所在庭院的静谧与美丽,但这种美却因她的孤独而显得格外凄凉。
“无凭无准青禽翰,愁雨愁晴芳草岸”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内心情感,无论是晴是雨,她的心境都充满了愁绪,仿佛连自然界的天气也无法给她带来安慰。最后,“常锁葳蕤春不管,施香小鸟,伴人憔悴,学语低声唤”将女子的孤独与哀愁推向高潮,小鸟的陪伴虽能给予些许慰藉,但终究无法替代她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洞察与深刻理解。
纫兰缀芳佩,远驾振灵修。
王城似海无际,泛若一轻舟。
谁着朱衣白简,老坐凝床十日,双鹘漫横秋。
落日壮心在,不负鬼神幽。笑咿嚘,惊肮脏,竟何求。
丈夫出处义在,不用计行留。
万事味来嚼蜡,只有济时一念,未肯死前休。
驱马出东郭,聊以散吾忧。
喜乐山村,风月知音,信任岁华交换。
终日掩柴门,处幽轩,闲看古书慵倦。
住坐从容,独行独步,都把声名断。
抱守元阳,情忘境灭,气神和冲,升沉无碍,玉炉炼至宝,欲结清凉,重生温暖。
寂寂空空,没空色养,真源返扑,默默熟惯。
静静与清清,觉心猿意马,没丝毫乱。
放旷无拘,恣情散诞。
自在逍遥,行满与功成,得无生,尽他乌兔走,飞腾休管。
世情远。修真之士休宜晚。
想高情千古,谁得似、仲容贤。
把山海遗音,写归玄璧,妙绝当年。
清风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却性中天。
不有黄台公子,宁闻清庙朱弦。博山香底坐臞仙。
幽兴想飘然。笑袅袅繁声,三生儿女,恩怨流连。
回头月明千里,正松风、岩壑和流泉。
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传。
形神俱妙,灵通无碍,卓然独立玄玄。
显理简情,空色无阂,揭为究意因缘。祖意密空传。
自心境俱冥,智解都蠲。
一段真清净,廓神变,出坤乾。恢弘妙体空圆。
露如如无像,高傲禅天。
□赫慧光,峥嵘实相,森罗法界无边。契道奋威权。
已打破虚空,劫力难煎。
擘碎轮回壳,拉真一,度流年。
清神夺凤髓,止息收乌血。
六阳飞宇宙,五气通关节。
云雷风电,击向三天降冰雪。
瑶山海峤喷红雾,赫赫如晴,昼性光明彻。两情结。
禅天齐物变,意写成欢悦。
阳魂全造化,号真功功妙绝。三千数合无圆缺。
神超归物外,永离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