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风声已早传,山城到日属霜天。
行经驿路峰峦秀,坐对寒崖瀑布悬。
圣世升平无谏疏,王程清暇有诗联。
飞腾此去中天近,藤刺何缘作意缠。
直指风声已早传,山城到日属霜天。
行经驿路峰峦秀,坐对寒崖瀑布悬。
圣世升平无谏疏,王程清暇有诗联。
飞腾此去中天近,藤刺何缘作意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徽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织。首句“直指风声已早传”,以风声预示旅程的开始,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先声夺人之感。接着,“山城到日属霜天”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地点,霜天的描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冷峻与肃穆。
“行经驿路峰峦秀,坐对寒崖瀑布悬”两句,通过行走与静坐两种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沿途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秀美的山峰与悬挂的瀑布,构成了一幅动与静、高远与低垂相映成趣的画面。
“圣世升平无谏疏,王程清暇有诗联”则转向了对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思考。在盛世太平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感慨没有谏言的必要,但同时又享受着王程(即官差)中的清闲时光,通过诗歌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最后,“飞腾此去中天近,藤刺何缘作意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环境的反思。飞腾象征着向上的追求,而藤刺的纠缠则可能是外界的束缚或困难,两者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人生道路与挑战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宁静,也蕴含了对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天子赤子关怀抱,旱魃偶然当其道。
君作歌章情吁天,天心那得不诞保。
忽于同日同候时,黑云翻墨出林表。
狂飙四起吹满楼,对面层峦封被早。
奔雷掣电杂两间,金铁鏦铮鸣多少。
直泻洪涛势倾盆,珠玑齐跳入池沼。
闻说西天法雨来,碧海银河讶倾倒。
骑神龙兮神哉身,隐约云雾露鳞爪。
稻田千亩兴勃然,大气盘空何夭矫。
此时兀坐有真吾,壁破水浸已环绕。
湿尽床灶不足忧,喜与斯民共温饱。
穷巷藉得免追呼,茅檐或能欢父老。
祷雨歌后喜雨歌,从此十雨五风便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