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二》
《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二》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我闻茅峰下,曾有卧龙人。

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

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

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

(0)
注释
茅峰:指隐居之地。
卧龙人:比喻有才能但未显山露水的人。
风云未承运:指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渊潜:深藏不露,潜心修炼。
卞和氏:古代楚国人,以发现和献上和氏璧而闻名。
玉与珉:美玉与普通石头,比喻人才与庸才。
缁尘:黑色尘土,象征世俗的污垢。
我独洁其身:我独自保持清白。
揽镜:照镜子。
白发新: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流逝。
翻译
我听说在茅峰之下,曾住着一位深藏不露的贤者。
他的才华尚未得到时运的青睐,只能潜心韬光养晦。
世间已无像卞和那样的识宝之人,谁能分辨美玉与普通石头。
世俗的尘埃污染了众人的衣裳,唯我保持内心的纯洁。
照镜子时我不禁苦笑,因为我发现新生的白发越来越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自信与洁身自好的决心。

“茅峰下曾有卧龙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卧龙”形象,比喻拥有卓越才能却未被世人认识的人物。"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表达了一种内在的自信与等待时机的态度。诗人认为自己虽暂时不为世人所知,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才华和品格,不随波逐流。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则是说在一个没有真知灼见的人的世界里,很难有人能分辨出真正的珍贵之物(比喻为玉)和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喻为珉)。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认为自己能够洞察真伪。

"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则是说即使世间充满了污垢,我也要保持自己的清洁。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坚守个人操守,不受外界影响的决心。

最后,"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诗人通过镜中自己的白发,感慨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但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坚守个人品质、自信内在价值和面对世俗的批判精神。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和咏物诗十首·其十麦浪

极目云黄陇已秋,高低遥带日光浮。

两岐预颂闾阎乐,百室曾消妇子忧。

雊雉呼群风正暖,鸣鸠唤妇雨初收。

穷檐待泽真如渴,谁决西江此地流。

(0)

寿封侍御曾公八十

南极星辉映上台,绮筵高会即蓬莱。

瞻云狄舍斑衣远,就日尧阶白简开。

椿树晚芳连柏府,桂丛春好近兰台。

磻溪事业何须问,自有朝恩次第来。

(0)

送刘令公入觐

飞凫两度入朝天,屈指南来及五年。

牧事已成荒徼外,主恩长恋未央前。

御屏书以循良重,舆论推应侍从先。

寄语山阴诸父老,可能重借使君贤。

(0)

送陈观察请告暂归温陵

福星才傍岭云高,湖海元龙气尚豪。

每到秋风偏忆鲙,更思凉月共持鳌。

鹏抟暂息垂天羽,骥伏难辞历国劳。

归去东山宁久卧,徵书即拟下蓬蒿。

(0)

梁文学以自寿六十诗见示次和

莫将杯酒负良辰,十月江南号小春。

一任浮云时自改,须知吾道未全贫。

清霜傲菊秋仍好,香雪冲梅岁又新。

岂学坡翁怜暮景,江门风月更何人。

(0)

答林存古

知交几寓入行封,每为奇游少定踪。

白雪新篇惭下里,黄梅法座识南宗。

清秋孰与吟怀壮,薄宦其如旅思浓。

到处青山君是客,莫将羁勒笑尘容。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