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云黄陇已秋,高低遥带日光浮。
两岐预颂闾阎乐,百室曾消妇子忧。
雊雉呼群风正暖,鸣鸠唤妇雨初收。
穷檐待泽真如渴,谁决西江此地流。
极目云黄陇已秋,高低遥带日光浮。
两岐预颂闾阎乐,百室曾消妇子忧。
雊雉呼群风正暖,鸣鸠唤妇雨初收。
穷檐待泽真如渴,谁决西江此地流。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麦田的壮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诗人以“极目云黄陇已秋”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之中,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高低遥带日光浮”一句,通过日光在麦浪中的反射,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画面感。
“两岐预颂闾阎乐,百室曾消妇子忧。”这两句诗表达了丰收带来的欢乐与安宁,预示着村庄中的人们将摆脱生活的忧虑,享受丰足的生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雊雉呼群风正暖,鸣鸠唤妇雨初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特有的自然现象,雉鸡的呼唤与鸠鸟的鸣叫,以及温暖的微风与初晴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雉鸡的群聚与鸣叫,似乎在庆祝丰收的到来;而鸣鸠唤妇,则是农事繁忙季节结束的标志,预示着农夫们可以暂时放下劳作,享受家庭的温馨。
最后,“穷檐待泽真如渴,谁决西江此地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在干旱的季节里,人们期盼着雨水的降临,如同久旱之下的土地渴望水源一般。然而,这句诗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谁能决定如西江般浩瀚的水流向这片土地?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类智慧与能力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麦田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丰收与和平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佳作。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几回经雨复经霜。
出处各有在,何者为陆沈。
幸无迫贱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门未岖嵚。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
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
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养,时谢良不任。
但忆旧栖息,愿言遂窥临。
云间日孤秀,山下面清深。
萝茑自为幄,风泉何必琴。
归此老吾老,还当日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