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太常庠归云南》
《送陈太常庠归云南》全文
明 / 潘希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秋风高兴落丘园,谢事欣承帝语温。

潜邸十年思旧学,归途三锡荷殊恩。

滇池钓月逢溪友,玉案寻春长竹孙。

休羡汉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门。

(0)
鉴赏

这首明代潘希曾的《送陈太常庠归云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秋风高兴落丘园”,以秋风的爽朗和友人归乡的喜悦,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次句“谢事欣承帝语温”,表达了陈太常辞官后接到皇帝亲切话语的欣慰之情。

第三句“潜邸十年思旧学”,回忆了陈太常在深宅潜心学问的时光,体现了他对学术的坚守和对过去的怀念。第四句“归途三锡荷殊恩”,则赞美了友人受到朝廷的特殊恩赐,暗示其仕途显赫。

第五、六句“滇池钓月逢溪友,玉案寻春长竹孙”描绘了陈太常在云南的生活情趣,既有与朋友月下垂钓的闲适,又有在春天研读的雅致。最后一句“休羡汉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门”,劝诫友人不必羡慕古代官员的离去,因为今天的告别宴会同样热闹且充满敬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赏了友人的成就,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阶段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潘希曾
朝代:明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猜你喜欢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其二

会合良艰期,系匏各异县。

千里共明月,如披故人面。

浮云蔽高秋,此岂心中愿。

雾重豹成文,水清鱼自见。

(0)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

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敧斜更索酒。

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

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

山僧归寺童子后,渔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鸬鹚白鹭如相识。

许生再拜谢不能,原是天机非笔力。

自言年少眼明时,手挥八幅锦江丝。

赠行卷送张京兆,心知李成是我师。

张公身逐铭旌去,流落不知今主谁。

大梁画肆阅水墨,我君槃礴忘揖客。

蛛丝煤尾意昏昏,几年风动人家壁。

雨雪涔涔满寺庭,四图冷落让丹青。

笑酬肆翁十万钱,卷付骑奴市尽倾。

王丞来观皆失席,指点如见初画日。

四时风物入句图,信知君家有摩诘。

我持此图二十年,眼前绿发皆华颠。

许生缩手入黄泉,众史弄笔摩青天。

君家枯松出老翟,风烟枯枝倚崩石。

蠹穿风物皆爱惜,不诬方将有人识。

(0)

和孙莘老

上帝群玉府,道家蓬莱山。

延阁排霄起,图书擅荣观。

宫槐绿葱葱,岑绝非世间。

王度日修饬,文章丽朝班。

国器攻杞梓,珍群掩孔鸾。

中台省符移,僚属礼数宽。

品藻开英鉴,赏音发清弹。

儒林数耆旧,少监发新斑。

(0)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其九

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0)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温风撩人随处去,欲如膻羊蚁旋慕。

落英马前高下飞,牵挽忽与樽酒遇。

令行如水万夫长,倾盖不减平生故。

素衣成缁面黧黑,笑说尘沙工点污。

王事贤劳尚有诗,自卷溪藤染霜兔。

桃李清阴坐未移,走送雄篇疲健步。

张侯先不露文章,十年深深豹藏雾。

欻来听讼小棠阴,千里鸣弦舞韶濩。

我名最落诸人后,顿使漂山由众喣。

伐木丁丁愧友声,食苹呦呦怀野聚。

谷阳旧垒一片春,勤我引领西南傃。

遥知红紫能乱眼,锦衾作梦高唐赋。

简书留句四十里,梦魂明月识归路。

公才富比沧海宫,明珠珊瑚凡几库。

惠连冢上麦纤纤,喜公犹得春草句。

明朝折柳作马箠,想见杯盘咄嗟具。

风光暂来不供玩,大似横塘过飞鹜。

瓮面浮蛆暖更多,气味烦公卒调护。

树头树底劝提壶,南冈北冈教脱裤。

春衣可著惬醉眠,急觞催传莫论数。

(0)

又和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其二

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

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

宴安衽席间,蛟鳄垂涎地。

君子履微霜,即知坚冰至。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