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贫居生活的赞赏,认为贫困的家庭生活比在外为富人做客更为宁静和适宜。鸡犬牛羊和谐共处,君子在此环境中也能得到心灵的安宁。诗人强调了寻求知识的重要性,即使需要长途跋涉去寻找明师,也要带着粮食去从事学习的艰辛旅程。他认为学问并非脱离世俗的事物,而是在清贫简陋的环境中,心灵反而能更加纯净,产生出纯洁无暇的智慧。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崇尚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海底珊瑚树。问鲛人、几时擎出,碎为繁露。
茜女拾来纫成佩,妆点江南岁暮。
便掩映、含章窗户。
更着绛绡笼玉骨,怕黄昏、不向孤山路。
银烛暗,未归去。梦中曾被梨云误。
最难忘、长沙形胜,水声东注。
若见何郎须相报,不改扬州韵度。
道秾艳、尚堪重赋。
一点酸心浑不死,笑桃根、桃叶非吾故。
空谷底,谩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