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夕靡靡,风庭霜露交。
慨然伤日月,代谢何其劳。
盛衰各有时,人无金石资。
苦随万化迁,奄忽谁能持。
聊当凭天命,委志顺虚无。
得失非所知,抚己自迂睢。
蔓草夕靡靡,风庭霜露交。
慨然伤日月,代谢何其劳。
盛衰各有时,人无金石资。
苦随万化迁,奄忽谁能持。
聊当凭天命,委志顺虚无。
得失非所知,抚己自迂睢。
这首诗《秋夕》由明代诗人林大钦创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首句“蔓草夕靡靡”,以蔓草在夕阳下摇曳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风庭霜露交”描绘了秋夜的凄清景象,风、霜、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这样的自然景象,触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慨然伤日月,代谢何其劳。”岁月更迭,万物更替,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与劳苦。
“盛衰各有时,人无金石资。”指出世间万物都有其兴衰更替的规律,而人却无法像金石一样永恒存在,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接下来的“苦随万化迁,奄忽谁能持”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控性,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个人命运的起伏,都难以把握。
最后,“聊当凭天命,委志顺虚无。得失非所知,抚己自迂睢。”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认为顺应天命,接受命运的安排,才是面对生命无常的最佳态度。得与失都不是自己所能完全掌握的,因此,他选择自我安慰,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落。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北上莫度河,龙门如天谁敢过。
西游莫趍蜀,瞿塘如马谁敢触。
大星未落月挂树,行人出门向何处。
日日西东往复来,青山不断天涯路。
天涯路险更无穷,破裘羸马怯秋风。
日高茅屋犹未起,愧尔山中白发翁。
楼船昔西迈,霜降百草衰。
日月一何遒,子行忽经时。
众绿荣枯条,谷鸟鸣且悲。
豺虎塞道路,郁郁劳我思。
我思晨复夜,谅匪渴与饥。
行人发吴门,消息安可知。
且复慰其私,岂敢言是非。
惜哉无六翮,念子何当归。
云中有黄鹄,会见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