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宋方炉诗兔床丈索赋》
《南宋方炉诗兔床丈索赋》全文
清 / 钟大源   形式: 古风

嗜古延陵翁,古器每珍蓄。

汉鼎砂痕黄,商彝藓斑绿。

有炉其形方,吉金制殊朴。

流传宋中兴,屡寓尚方目。

圆非卓一峰,平不欹四足。

奇文云雷旋,奥篆蝌斗伏。

深錾表款识,一一可扪读。

画院开封苏,实董冶氏局。

得非姜娘子,亦领铁官禄。

曰供至德坛,想见禋祀肃。

酾酒功德舞,伐鼓送迎曲。

非同上清殿,焚醮百神渎。

免登宣和图,合续梦华录。

红羊劫不灰,藏弆等韫椟。

显晦物有候,瓣香果谁属。

峨峨梁溪公,坡祠圣潮矗。

匏樽荐清醑,宝锭贮华烛。

何以助德馨,此炉庶不辱。

无怪先生甘,洁手置祠屋。

矧乃属国裔,或衍太峨族。

遗苗昔监铸,应亦长公欲。

从兹瀛屿旁,岁祭艺沈藿。

氤氲馣馤中,奎宿灵往复。

更求药玉船,再拜奉醽醁。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钟大源所作的《南宋方炉诗》,通过对一件古器——南宋方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热爱与敬仰。诗中描述了方炉的古朴形态,如汉鼎的黄色砂痕、商彝的绿色苔藓斑点,以及炉体的方形、独特的金属工艺。方炉曾被宋代朝廷重视,用于祭祀等重要场合,体现了其神圣与尊贵。

诗人追溯了方炉的历史,提及画院开封苏(可能指苏轼)与冶氏局的关系,暗示此炉可能出自名匠之手。他还联想到姜娘子这样的女性官员,可能因职责而接触此类器物。方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用途,如供奉至德坛,伴随着严肃的祭祀仪式。

诗中提到方炉未被收录于宣和图,而是期望它能在梦华录中占有一席之地,象征着它的价值和历史地位。方炉历经战火而不朽,如同红羊劫中的瑰宝,被妥善收藏。诗人还表达了对文物命运的关注,认为其显隐皆有定数,最终归于梁溪公祠堂,成为敬奉的对象。

通过献酒、燃烛的仪式,诗人表达对德行的崇尚,认为方炉的存在能增添祠堂的神圣氛围。他感慨自己身为方炉后裔的荣幸,认为这是先祖的意愿。每年的岁祭,人们会在炉旁举行庄重的仪式,祈求其灵气庇佑。

整首诗以对南宋方炉的赞美和传承为线索,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想象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古物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钟大源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马洲书院

蝌斗秦皆废,灵光鲁独存。

豆笾漂海国,丹雘暗淮村。

苔藓花侵础,蒲芦叶拥门。

青春深雾潦,白日老乾坤。

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

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

断编尘树冷,遗像网虫昏。

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义源。

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0)

沁园春.龙

静藏深渊,动游碧落,灵妙潜通。

遇时至神知,乘阳便起,雷轰电掣,雾霭云从。

展尾昂头,穿山透石,一举冲霄气势雄。

神威烈,把黄河倒卷,白浪翻空。须臾霖雨漂洪。

却都在天瓢一滴中。

发通身欻火,飞光走焰,山精鬼怪,绝迹潜踪。

变化无方,去来无碍,自得乾坤造化功。

功成后,但归心明主,永效年丰。

(0)

黄鹤洞中仙.本名卜算子示众

奉劝修仙客,各要常宁耐。

万难千魔志转坚,休把初心改。

浑似蟾光大,莹静长天外。

斡运无私满大千,信使浮云寨。

(0)

杏花杂诗八首·其三

袅袅纤条映酒船,绿娇红小不胜怜。

长年自笑情缘在,犹要春风慰眼前。

(0)

落梅风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0)

次韵卢直院题秀邸所赠春龙出蛰图

中兴断鳌四极立,黄河不动银河湿。

群龙作御翊天飞,岂有泥蟠初破蛰。

画家画甜难尽神,诗家诗苦空绝尘。

上圣调合二能事,从此角鬐成活身。

王门沉沉风铎语,妙舞停弯歌罢句。

夜半祥光挟电生,知从所赐春龙处。

明朝黄麻出汉宫,草麻因赠玉堂翁。

见者传观互矜诧,我为指点开鸿濛。

九州未画一丰草,龙豢于官犹在岛。

后来盛理称太平,麟凤不厌郊原小。

我愿万物常安舒,泽焦润槁旱已拘。

百灵有职不相袭,昆崙日月自出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