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倦客抚鬓丝,浮名误我儒冠。
经醉湖山,漂波萍絮,天涯去住都难。故园梦宽。
正雁飞、黄菊霜前。
向长安、更觅巢痕,暮云高处不胜寒。
京洛俊游星散,换无情一碧,树树新蝉。
丹阙尘昏,金台秋悄,兰成赋笔慵笺。月明系船。
听四弦、愁对娟娟。寄相思、付与吴鸿,远书和泪看。
过江倦客抚鬓丝,浮名误我儒冠。
经醉湖山,漂波萍絮,天涯去住都难。故园梦宽。
正雁飞、黄菊霜前。
向长安、更觅巢痕,暮云高处不胜寒。
京洛俊游星散,换无情一碧,树树新蝉。
丹阙尘昏,金台秋悄,兰成赋笔慵笺。月明系船。
听四弦、愁对娟娟。寄相思、付与吴鸿,远书和泪看。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词人以“过江倦客”自喻,表达了对浮名与儒冠的感慨,暗示了对现实的厌倦与对过去的怀念。词中运用“经醉湖山,漂波萍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飘泊不定,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园梦宽”一句,透露出词人对故乡的向往与渴望,而“雁飞、黄菊霜前”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强化了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自己比作“向长安、更觅巢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寻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京洛俊游星散,换无情一碧,树树新蝉”这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的冷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词人用“丹阙尘昏,金台秋悄”描绘了京城的衰败景象,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往昔荣光不再的哀叹。
“兰成赋笔慵笺”借用兰亭集序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创作的疲惫与无力感,暗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最后,“月明系船,听四弦、愁对娟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愁绪的画面,词人借音乐与自然之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寄相思、付与吴鸿,远书和泪看”则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书信传达这份情感的无奈与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对故乡、对过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章江门下春水来,黄流浑浑无津涯。
居人争言二月八,水神作会多风雷。
拥衾听雨坐中夜,我船明发开未开。
湿云十里接南浦,滕王高阁空崔嵬。
我歌欲登江上台,吁嗟行路真难哉。
莆阳谏草忽在眼,歌声入江江欲回,君看铁柱生莓苔。
乖龙行雨来,阴云暗长空。
父老急避雨,枕籍丛祠中。
共说今年好令君,愁民心与天心通。
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
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
夏潦秋必旱,家家发忧叹。
人言令君先民忧,祷神得雨民忧散。
绝怜得雨如得金,黄金不入饥时眼。
君不见去年河陕间,到处各有守令官。
尽心弭灾岂无术?坐使生齿遭艰难。
忠臣忍读罪己诏?富儿勇取入粟官。
呜呼,从渠入粟为官至卿相,徙薪合在焦头上。
立志为诤臣,万死应不悔。
含笑辞白发,结束向辽海。
辽海急兵戈,山高集犀锁。
久与狡倭持,战氛何时解。
万里调客兵,饷绝兵饥馁。
脱巾侮大将,易若捕虫豸。
未战心先携,兵骄将复猥。
百无一堪用,可恃复安在。
君行好折冲,旄节久相待。
勉矣立功名,身为国沟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