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与钩模,品如形影分。
千秋赏鉴家,聚讼徒纷纷。
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
贞观暨绍兴,小玺文如新。
聊当面目观,还轻耳食伦。
墨迹与钩模,品如形影分。
千秋赏鉴家,聚讼徒纷纷。
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
贞观暨绍兴,小玺文如新。
聊当面目观,还轻耳食伦。
此诗《题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真迹卷》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内容是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墨迹与钩模”,意指书法作品的墨迹与笔画结构,如同形影不离一般紧密相关。接着,“品如形影分”则表达了书法作品的品质与笔画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地描绘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千秋赏鉴家,聚讼徒纷纷”两句,以历史上的众多书法鉴赏家为例,说明了对书法作品真伪的争议和讨论自古以来就存在,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则直接点明了王羲之的两幅作品,即“七月都下二帖”的真伪问题,表达了对这两幅作品真伪的疑问和探讨。
“贞观暨绍兴,小玺文如新”提到了这两个历史时期,以及在这些时期内对王羲之作品的鉴定和流传情况,强调了作品在不同时间点的保存和传承。
最后,“聊当面目观,还轻耳食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法作品鉴赏的态度,认为应当通过直接观察作品本身来判断其真伪,而非仅仅依赖于他人的言论或传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鉴赏,不仅展现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爱好文学艺术的帝王,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青松著尘市,不辞尘土侵。
忍耻伴桃李,不言归故林。
交游在贫贱,始见平生心。
周侯客异县,屡蒙金玉音。
殷勤不我厌,自昔以至今。
使其少富贵,未必能相寻。
岂谓子诚然,此风今则深。
子欲转岭海,岁暮足愁阴。
路经盗贼窟,往往未就擒。
加鞭策驽马,欲行无滞淫。
故人散天涯,所在亦崎嵚。
相寻倘见及,道我病难任。
平明渡西江,西山正崔嵬。
中流欲浪作,细雨随风回。
促棹赴前浦,颇为风雨催。
寒沙引细路,人家山半隈。
密雨荫脩竹,久旱无莓苔。
晚入翠微寺,诸峰环抱来。
其西洪崖居,百代所仰怀。
何年蛟龙怒,更击深山开。
悬瀑泻洪井,喷噫藏风雷。
客行少休息,暂此得徘徊。
城中二三老,咫尺不得陪。
岂无陵风翰,邀致山中台。
涧水清且寒,可以当馀杯。
独来不敢久,恐为神物猜。
还家日已短,况此独行情。
客路三年别,秋帆十日程。
小船携手上,斜柳纵篙撑。
岸失乖龙蛰,窗留素月萦。
重回召伯埭,虚住广陵城。
破屋仍坚坐,残莺只强鸣。
江犹渺漭去,草欲蔓延生。
水缩蛙蟆斗,场空雾雨横。
土风沾疟疠,民俗混蛮荆。
岂识排门入,鱼无倒屣迎。
好诗思共读,薄酒念同倾。
枕席烦团扇,膏油乏短檠。
可无道里念,或恐梦魂惊。
惟昔交朋聚,相期文字盟。
笔头传活法,胸次即圆成。
孔剑犹霄鍊,隋珠有夜明。
英华仰前辈,廓落到诸卿。
敢计千金重,尝叨一字荣。
因观剑器舞,复悟担夫争。
物固藏妙理,世谁能独亨。
乾坤在苍莽,日月付峥嵘。
凛凛曹刘上,容容沈谢并。
直须用款款,未可笑平平。
有弟能知我,他年肯过兄。
初非强点灼,略不费讥评。
短句箜篌引,长歌偪侧行。
力探加润泽,极取更经营。
径就波澜阔,勿求盆盎清。
吾衰足欿㙳,汝大不攲倾。
莫以东南路,而无伊洛声。
《别后寄舍弟三十韵》【宋·吕本中】还家日已短,况此独行情。客路三年别,秋帆十日程。小船携手上,斜柳纵篙撑。岸失乖龙蛰,窗留素月萦。重回召伯埭,虚住广陵城。破屋仍坚坐,残莺只强鸣。江犹渺漭去,草欲蔓延生。水缩蛙蟆斗,场空雾雨横。土风沾疟疠,民俗混蛮荆。岂识排门入,鱼无倒屣迎。好诗思共读,薄酒念同倾。枕席烦团扇,膏油乏短檠。可无道里念,或恐梦魂惊。惟昔交朋聚,相期文字盟。笔头传活法,胸次即圆成。孔剑犹霄鍊,隋珠有夜明。英华仰前辈,廓落到诸卿。敢计千金重,尝叨一字荣。因观剑器舞,复悟担夫争。物固藏妙理,世谁能独亨。乾坤在苍莽,日月付峥嵘。凛凛曹刘上,容容沈谢并。直须用款款,未可笑平平。有弟能知我,他年肯过兄。初非强点灼,略不费讥评。短句箜篌引,长歌偪侧行。力探加润泽,极取更经营。径就波澜阔,勿求盆盎清。吾衰足欿㙳,汝大不攲倾。莫以东南路,而无伊洛声。
https://shici.929r.com/shici/H5S89F.html
君不如屈大夫,夕餐但秋菊。
又不如颜平原,未昼且食粥。
虽知舌本欠滋味,颇觉和气实其腹。
痴人要盈馀,椒有八百斛,钱有一百屋。
鼎俎涴腥膻,杯盘眩红绿。
四方采珍异,亦未极所欲。
宁知下箸处,但有一饱足。
坐偿姓命债,百死有未赎。
何如野僧饭,晚菜下脱粟。
撞钟击鼓坐高堂,童奴唱饭来相续。
竹间新笋大如椽,树头老耳肥于肉。
亦不见蟹躁扰,亦不见牛觳觫。
石郎爱惜韭萍齑,晋侯睥睨熊蹯熟。
以此相重轻,于君未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