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志怀山水,行行搜芳胜。
悠哉江安道,澶涎两江并。
北岩叠峻嶒,古寺迥孤另。
主人雅好客,殷勤足芳兴。
遵途发山麓,悬厓陟危磴。
壁峭排苍空,树交容一径。
弘济驾长桥,禅林响清磬。
拂石烟霞凝,虚空猿豹听。
坐看峰峦盘,俯视林泉莹。
回冈白玉池,琼液下丛径。
仙源实玄逖,凊流自清㵾。
匪徙惬幽赏,惟以涤吾性。
旷怀既以怡,长啸天地定。
高步有同心,兹山亦善应。
僻志怀山水,行行搜芳胜。
悠哉江安道,澶涎两江并。
北岩叠峻嶒,古寺迥孤另。
主人雅好客,殷勤足芳兴。
遵途发山麓,悬厓陟危磴。
壁峭排苍空,树交容一径。
弘济驾长桥,禅林响清磬。
拂石烟霞凝,虚空猿豹听。
坐看峰峦盘,俯视林泉莹。
回冈白玉池,琼液下丛径。
仙源实玄逖,凊流自清㵾。
匪徙惬幽赏,惟以涤吾性。
旷怀既以怡,长啸天地定。
高步有同心,兹山亦善应。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江安北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赞美。开篇“僻志怀山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行行搜芳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跋涉山间,寻找美景的情景。
“悠哉江安道,澶涎两江并”两句,描绘了江安道上,两条江水并行的壮丽景象。“北岩叠峻嶒,古寺迥孤另”则将视线转向北岩,描绘了岩石层层叠叠,古寺独立于山间的画面,突出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主人雅好客,殷勤足芳兴”两句,转而描写主人的热情好客,让访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接下来的“遵途发山麓,悬厓陟危磴”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既有挑战也有乐趣。
“壁峭排苍空,树交容一径”通过壁立千仞的峭壁与茂密的树林,展现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生机。“弘济驾长桥,禅林响清磬”则引入了佛教元素,长桥与清磬声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拂石烟霞凝,虚空猿豹听”描绘了诗人静坐山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猿猴与豹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坐看峰峦盘,俯视林泉莹”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
“回冈白玉池,琼液下丛径”描绘了曲折的山路旁,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出,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仙源实玄逖,凊流自清㵾”则将想象引向更深远之处,暗示着自然之美超越了凡尘。
最后,“匪徙惬幽赏,惟以涤吾性”表达了诗人不仅满足于美景的欣赏,更希望通过自然之美净化心灵。“旷怀既以怡,长啸天地定”则是诗人情感的释放,面对广阔天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油然而生。“高步有同心,兹山亦善应”则以山为证,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同时,诗中融入了佛教元素,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