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灯,明暳暳,溪堂故人亲送似。
历落平生未见书,与汝间关几半世。
几年来,味无味,并与青编共捐弃。
半身沦落浙江濆,壁角破圈尘没鼻。
新春忽尔思起废,顷刻工夫依前具。
提入山翁结草庐,永夜虚窗照天地。
圣教衰,异端炽,千古冥行士何事。
人人有此大光明,埋没荒唐渺漫处。
象山翁,天启秘,嫡嗣慈湖更超诣。
陋儒俗学破沉痾,暗室迷途逢宝炬。
读书灯,明一切,不是山翁爱文字。
逢人若问伏羲前,灯下齁齁方瞌睡。
读书灯,明暳暳,溪堂故人亲送似。
历落平生未见书,与汝间关几半世。
几年来,味无味,并与青编共捐弃。
半身沦落浙江濆,壁角破圈尘没鼻。
新春忽尔思起废,顷刻工夫依前具。
提入山翁结草庐,永夜虚窗照天地。
圣教衰,异端炽,千古冥行士何事。
人人有此大光明,埋没荒唐渺漫处。
象山翁,天启秘,嫡嗣慈湖更超诣。
陋儒俗学破沉痾,暗室迷途逢宝炬。
读书灯,明一切,不是山翁爱文字。
逢人若问伏羲前,灯下齁齁方瞌睡。
这首诗描绘了一盏读书灯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明暳暳"形象地写出灯光的明亮,溪堂故人赠送的这份礼物显得格外亲切。诗人回忆起自己一生中对书籍的渴望,这盏灯陪伴他度过了许多个日夜,见证了他与书籍的深厚关系。
诗中提到"味无味",意味着无论喜怒哀乐,读书灯都与他同在,共同度过生活的起伏。后来,诗人陷入困境,灯却依然照亮他的心灵,即使在"半身沦落浙江濆,壁角破圈尘没鼻"的艰难时刻,它仍是他的精神支柱。
新春之际,诗人重新燃起对知识的热爱,灯又焕发活力,照亮他的茅庐,象征着智慧的光芒。诗人借此表达对圣教衰微、异端盛行的忧虑,强调读书灯能揭示真理,引导人们走出愚昧。
最后,诗人赞美象山翁(陆九渊)的思想启发,认为读书灯不仅仅是照明工具,更是启迪人心、超越世俗的宝物。他以伏羲为喻,说自己在灯下沉思,暗示读书灯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生命和宇宙的深邃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读书灯这一意象,展现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变迁以及哲学思考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