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邮筒不断诗,君才真似茧中丝。
词华彷佛三王后,字画分明两晋遗。
得失寸心元自许,品题今日岂吾私。
吴江落木何须道,浑胜当年未见时。
来往邮筒不断诗,君才真似茧中丝。
词华彷佛三王后,字画分明两晋遗。
得失寸心元自许,品题今日岂吾私。
吴江落木何须道,浑胜当年未见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五)》。诗中以“来往邮筒不断诗”开篇,巧妙地将书信与诗歌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间频繁的交流和深厚的友情。接着,“君才真似茧中丝”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赞美对方才华如同蚕茧中的细丝,既纤细又坚韧,形象生动。
“词华彷佛三王后,字画分明两晋遗”两句,进一步赞扬对方作品的文采与书法,仿佛继承了古代帝王之后的风华,以及晋代书法的精髓,展现了对对方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得失寸心元自许,品题今日岂吾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评价的谦虚态度,认为个人的喜好不应成为评判标准,强调了艺术价值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最后,“吴江落木何须道,浑胜当年未见时”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对方作品的欣赏之情,即使是在吴江落叶飘零之时,也足以让人赞叹不已,比之于未曾见到时更加令人欣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对友人才华的极高赞赏,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在艺术评价上的深思熟虑和谦逊态度,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好诗。
吾宗冠儒氏,抱艺南海湄。
平生学孔颜,事事余所师。
上念先德隆,水木兴遐思。
肇祀修明禋,甫田载营菑。
甫田日伊何,乃在宁州阳。
夙世播获勤,春秋奉蒸尝。
中叶倏遘屯,膏腴日云荒。
念哉慈孙怀,恻恻含辛伤。
辛伤何以为,日夕搆良图。
经营理旧疆,钱镈夷榛芜。
率彼弟与昆,竭力南亩趋。
吁嗟肯获心,今世谁与俱。
肯获何所希,所希黍稷馨。
黍稷何以馨,藉之羞神明。
瞻彼南坑田,平秩今西成。
慇勤示来昆,千秋奉粢盛。
自学为生理,因谙农圃情。
时拟鹿门人,相从耦而耕。
树艺与稼穑,小大名有营。
择木羡高鸟,临水濯长缨。
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
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贞。
吾闻于陵子,灌园薄齐卿。
亦有陶朱公,扁舟垂令名。
岂不贵轩冕,云壑自潜形。
古人秉微尚,遐哉谢尘荣。
夏君画竹如画龙,毛君赠我胜鼎钟。
閒来为扫百十字,天风吹落双芙蓉。
凉飘乱叶声飒飒,光生四壁秋溶溶。
户外竞走侯王驾,看竹问字开心胸。
安知凤兮歌楚客,但见鸟迹凌斯邕。
书罢烦将报明府,莫比杜甫题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