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慈恩绝顶有感》
《登慈恩绝顶有感》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

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

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

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ēnjuédǐngyǒugǎn
sòng / yuèqīng

wèixuépíngshēngjiūyuánwèifángjuédǐngshàngēn

gāoshìqúnshānxiǎojiāngkuònéngrónglàngxuān

rénměizhōngdēngnánjiǎoshuígāochùlǐngtiāngēn

xìnpíngshēngwèizhǐzhǐláoshízū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攀登高峰、领略天地之情怀。诗人通过登山的体验,表达了对知识根基的重视和追求德业的重要性。

“为学平生不究源”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学问探求的态度,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学习,更要追溯到知识的根本。这种求学之心,与其说是对知识的渴望,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未妨绝顶上慈恩”则是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宽广恩泽,这里的“慈恩”象征着一种无边界、包容一切的情怀。在这样的高度,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扩大。

接下来的两句,“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通过对比塔的高与山的低,以及江的宽广与波涛的吵闹,形象地表达了高瞻远瞩、心胸宽广的境界。

“人每中登难脚力”一句,实则是在说人们在攀登至高无上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困难重重。这里不仅是指身体上的挑战,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考验。

紧接着,“谁于高处领天根”则引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谁能在这样的高度领悟到宇宙的根本?这句话既是在追问,也是在自省,显示出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在学问上、在精神上,只有确立坚实的根基,才能建立起崇高的德行。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之情,更透露了一种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内核。通过登山的过程,诗人将个人修养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及第日报破东平

三十仙人谁得听,含元殿角管弦声。

(0)

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拥褐梵香四道师,灵山香侣自肩随。

前期雁塔应同化,今日龙宫又再期。

炎月护生依宝地,夜灯观性息禅枝。

东方几度留车马,谈尽空门习氏知。

(0)

师亲写版牌云·其二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有物密救人,争奈人不知。

(0)

十二时歌·其十一

人定亥,门前明月谁人爱。

向里唯愁卧去时,勿个衣裳著甚盖。

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

任你山僧囊罄空,问著都缘总不会。

(0)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四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对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0)

嘲曹翰

不作锦衣裳,裁为十指仓。

千金包汗脚,惭愧络丝娘。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