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日暮饥且渴,况值漫山雨未绝。
蜀黍林中气惨淡,黄牛冈头路曲折。
狂风乱掣纸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记得默斋端坐时,惟爱霶?洗烦热。
客行日暮饥且渴,况值漫山雨未绝。
蜀黍林中气惨淡,黄牛冈头路曲折。
狂风乱掣纸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记得默斋端坐时,惟爱霶?洗烦热。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日暮时分遭遇大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自然界的威力。首句“客行日暮饥且渴”,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旅人奔波一天,到了傍晚不仅感到饥饿,还口渴难耐,为后续的情境埋下伏笔。接着,“况值漫山雨未绝”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中,进一步渲染了旅人的困境。
“蜀黍林中气惨淡,黄牛冈头路曲折”两句,通过“惨淡”的气色和“曲折”的道路,形象地描绘出旅人在密林与山冈间艰难前行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旅人的孤独感。
“狂风乱掣纸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风雨之中的激烈景象。狂风不仅吹得纸伞四处飞舞,连瘦弱的马匹也被风吹得多次低下头颅,油裳(指马匹身上的毛发)因风雨侵袭而裂开,更显出旅途的艰苦与不易。
最后,“记得默斋端坐时,惟爱霶?洗烦热”两句,转而回忆起在宁静的默斋中端坐的时光,那时虽有烦热,却能暂时忘却旅途的劳顿与风雨的侵扰,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当下艰难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旅人面对自然与生活的挑战时的复杂心情生动地展现出来,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情感丰富,引人深思。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
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
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
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
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
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
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