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崇国寺得明字·其二》
《游崇国寺得明字·其二》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只作幽探计,如来与證明。

出门皆黛色,入寺有泉声。

酒似溪光嫩,身如云影轻。

閒官无别侣,头白旧方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崇国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首句“只作幽探计”,透露出诗人探访此地的意图并非寻常游览,而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感悟。接着,“如来与證明”一句,巧妙地将佛教中的“如来”与“证明”结合,暗示了在自然与禅宗智慧中寻找真理的过程。

“出门皆黛色,入寺有泉声。”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崇国寺周边的景色,山色苍翠欲滴,仿佛一片黛色的画卷;而进入寺庙后,泉水潺潺,清音悦耳,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人在心中生发出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酒似溪光嫩,身如云影轻。”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酒比作清澈溪水的光泽,身体比作轻盈的云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饮酒后的轻松愉悦以及心灵的自由自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与艺术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愿望。

“閒官无别侣,头白旧方情。”最后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身份——“閒官”(闲散的官员)自居,表示自己没有其他伴侣同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友情。这里的“头白旧方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深厚情感,即使年华已逝,但那份真挚的情谊却更加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禅宗智慧的探索、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门联

挂冠自昔曾骑虎;用力于今好画龙。

(0)

与黄山人孔昭林太守登卿登狼山支云塔

古塔名支云,岁月卒未纪。

苍茫见孤标,直插青天里。

山海拥金莲,乾坤落天柱。

四面刚风吹,白日不得止。

俯视飞鸟背,站站去如驶。

郡官破万缗,丹青焕如此。

秋光满扬州,旷然见千里。

雕甍触落日,丹槛吸溟澨。

脚下走鱼龙,眦前裂风雨。

吴楚几大邦,共此长江水。

阴气青濛濛,沧桑变无已。

回首问海若,登临复能几。

(0)

再题澄海楼壁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0)

正月初十日立春

青帝重阍当晓开,银蜍朱鸟共徘徊。

簪来胜綵三朝复,数尽阶蓂十叶才。

丰泽摘辛堆玉簋,慈宁献寿捧金杯。

漫言闰月迟时令,试看韶华衮衮来。

(0)

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余购取其地葺而新之有楼岿然独立无壁南武山人为书一联曰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因足成之

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

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偶引雏孙问初月,且容时辈量汪波。

湾湾几曲青溪水,可有人寻到钓蓑?

(0)

木樨花

绿叶层枝与桂同,花开蒂软怯迎风。

经年满院天香散,不待秋清八月中。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