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霙万里逐风回,漠漠穷阴冷不开。
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
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
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
瑶霙万里逐风回,漠漠穷阴冷不开。
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
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
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
这首《雪中偶书》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描绘了冬日大雪覆盖下的壮丽景象与深沉的思考。
首句“瑶霙万里逐风回”,以“瑶霙”形容雪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仿佛万千雪花在风中飞舞,延绵万里,展现出雪景的辽阔与壮观。接着,“漠漠穷阴冷不开”一句,通过“漠漠”二字,描绘出一片广袤无垠的寒冷景象,强调了环境的严酷与寂静。
“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奇观。冰封的野水与远处的山峦在雪的映衬下,如同龙鳞般闪烁,而海山则在雪的覆盖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碧绿与洁白交织的美,犹如玉壶倒映其中,生动地展现了雪后大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入雪景之中,暗示着这场大雪不仅预示着年末的祥瑞,也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三尺仍余浩劫灰”则暗含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过去。
最后,“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诗人独自站立于老松之下,透过眼前的雪景,似乎在思考人生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平原上的楚王台已难以辨认,或许是在感慨世事变迁,历史遗迹终将被时间所掩埋,唯有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思绪得以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众蛙强饮角雄雌,怒腮鼓腹入清池。
池面不减一涓滴,千众蹒跚醉淋漓。
学宫老儒课童子,长头短项叫相随。
蒲根荇底互嘲笑,我吻犹燥汝不支。
白龙鱼服过而语,汝辈虽饮奚以为。
众蛙曹怒呼其侣,波心跳掷如熊罴。
前驱大腹后丁尾,鼓角虽雄剑戟疲。
白龙一呷池水渴,诸蛙骇愕号且驰。
聚族隐姓人污泥,羞教东海见涔蹄。
一室闭冷云,花月摈无盐。
兀坐生泉石,榻风吹水帘。
花斑绣青铜,夜夜吼红奁。
微言破尘缕,厉彼昆刀铦。
野梦牵墟落,松寮丽省詹。
空潭侣水影,垂竿揖枯髯。
往往抽栗尾,拾鲜弃其腌。
当其隽发时,叱盲排马阉。
秀句传活水,死语遭夷歼。
骚家心恍惘,玄子口吃钳。
异物乖今直,时味饱软甜。
穷怪铸九鼎,等以一毛拈。
尺水昂巨鳞,吐沫聊自噞。
尝闻工书人,见书长一倍。
每读少陵诗,辄欲洗肝肺。
体格脩六经,古雅凌三代。
武库森戈戟,庙堂老冠佩。
变幻风云新,妖韶儿女黛。
古鬼哭幽冢,羁游感绝塞。
古人道不及,公也补其废。
他工有遗巧,代之以覆载。
仅仅苏和仲,异世可相配。
剪叶及缀花,诸馀多琐碎。
纷纷学杜儿,伺响任鸣吠。
入山不见瑶,何用拾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