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躬耕陇亩间,也知农事最艰难。
才疏政拙心劳甚,无补于民合挂冠。
我昔躬耕陇亩间,也知农事最艰难。
才疏政拙心劳甚,无补于民合挂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出郊劝农饭蔬于法石僧舍时方闵雨有无麦之忧因成八绝》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政治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帮助民众的自责与无奈。
首句“我昔躬耕陇亩间”,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亲自在田间劳作的日子,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恤之情。接着,“也知农事最艰难”一句,直接点明了农民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强调了农业劳动的艰辛。
“才疏政拙心劳甚,无补于民合挂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谦逊评价和对未能为民众带来实际帮助的自责。这里的“挂冠”借用了古代官员辞官归隐的典故,意味着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因此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和对自身能力的诚实反思。
沧岛云连,绿瀛秋入,暮景欲沈洲屿。
无浪无风天地白,听得潮生人语。擎空孤柱。
翠倚高阁凭虚,中流苍碧迷烟雾。
惟见广寒门外,青无重数。
遥想贝阙珠宫,琼林玉树。不知还是何处。
倩谁问、凌波轻步。谩凝睇、乘鸾秦女。
想庭曲、霓裳正舞。莫须长笛吹愁去。
怕唤起鱼龙,三更喷作前山雨。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新鸿远到愁无信,螃蟹中虚怕有芒。
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