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的宁静画面。"山堂晚色",夕阳映照在山间的厅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稀疏的篱笆上栖息着寒冷中的麻雀,炊烟袅袅上升,笼罩在高大的树木间,增添了冬日的萧瑟。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诗人以巧妙的比喻描绘雪花飘落的情景,仿佛它们懂得舞蹈,有意穿过窗帘进入室内。接着,家人围坐一起,扫地烧香,共享天伦之乐,全然不知外面风雪纷飞,只沉浸在温暖的家庭气氛中。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砚台上的冰雪暗示了室外严寒,但诗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寻觅创作灵感,期待谁能写出佳句。然而,他的心境已转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他不再追求官场功名,而是选择回归平静的农耕生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诗人关心家中溪流是否安然,淇园(可能指自家的园林)是否依旧美好。他计划全家定居在修竹林边、寒梅树下,过着简朴而惬意的生活。最后,"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以月夜的小桥和清扫归路的画面收尾,展现出他对未来宁静生活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都市繁华到田园宁静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与家庭生活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