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普贤图》
《题普贤图》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心本无生示现生,示现之中无有我。

无我我亦虚心境,诳惑世间与同事。

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

(0)
鉴赏

这首诗《题普贤图》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普贤菩萨形象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心本无生示现生”,开篇即点明了心性的本质,认为心性并非实有,而是通过显现而存在,体现了佛教中“空”与“有”的辩证关系。

接着,“示现之中无有我”,进一步阐述心性在显现过程中的无我性,强调了心性不被个体所限定,超越了自我意识的束缚。

“无我我亦虚心境”,指出即使在无我的状态下,心境也并非实体,而是虚幻的,反映了佛教中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态度。

“诳惑世间与同事”,则揭示了世间现象的虚妄性,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迷惑与共业,强调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一切世间悉如幻”,总结了前文的论述,明确指出世间的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无有实质,体现了佛教的“缘起性空”思想。

“识取如幻真实现”,提出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即在认识到一切皆如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到事物的“真实”所在。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强调了在根本智慧的照耀下,所有的差别其实并无二致,体现了佛教中追求统一性和普遍性的理念。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将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并提,象征着智慧与行愿的结合,共同成就佛道,体现了佛教中智慧与实践并重的精神。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表达了对描绘普贤菩萨形象的艺术家的赞美,认为其作品蕴含了深刻的智慧与艺术的精妙。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最后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普贤菩萨的形象,骑着大象直入华丽的宫殿,即使是一根头发也能承载重如帝珠的重量,寓意着菩萨的大行大德与不可思议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普贤菩萨形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佛教中对宇宙、人生、智慧与实践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题石星巢先生诗札

早年讲学似河汾,晚岁眈元异子云。

莫怪临风齿牙落,乾淳一老已邱坟。

(0)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

陶潜归去来,凝凝清静退。

一世风流照映人,不须更惋文章碎。

大道多歧语不欺,河汾讲席至今疑。

瓣香别有沉吟处,欲榜荒山孺子祠。

(0)

别梦五首·其五

燕燕归期泪满巾,相逢何必便相亲。

重来亦有歌桃叶,只是烟波不解颦。

(0)

庚子年慨时

玉帐牙旗尽将才,潞河军散事堪哀。

荒城晚雨呜胡角,遥野晨星落上台。

井路牵衣宁惜别,重围卸剑正疑猜。

传闻西幸龙鸾队,密遣延秋夜半来。

(0)

先师陈幼莲观察遗文缀言

断玑零璧散不拾,田父夜惊莫敢藏。

青箱世守亦仅仅,深锁何殊尘网凉。

当年有作必写与,楚亦有分旌与璜。

时时开视宁忍读,六丁下取须提防。

惟天生才加以学,小子辟席突窥墙。

追穿载籍吸元气,浅才薄艳下奔忙。

古者文章重制诰,至今读数常与杨。

圣朝责实所弗尚,诸侯侨戍争求良。

由来陈琳阮瑀集,存者纵富已已亡。

香山居士尚律切,少陵野老穷铺张。

论诗宗尚见百一,空积腹中千万章。

茅亭六月忆新落,左右花草罗丹黄。

终日相呼语不尽,三复共赏味逾长。

钟山回首竟终古,三年忽忽永心丧。

独念遗文后死责,名山何日发辉光。

(0)

沙津送林孝廉还白下

为送王孙去,踟蹰芳草边。

莺啼娃妓馆,花拂孝廉船。

易醉金陵酒,长歌宝剑篇。

相思重回首,郢树隔风烟。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