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书痴目,年时更若何。
百城高自拥,万卷读还多。
岂以夸繁富,兼能订舛讹。
春明坊许借,闲载一瓻过。
少有书痴目,年时更若何。
百城高自拥,万卷读还多。
岂以夸繁富,兼能订舛讹。
春明坊许借,闲载一瓻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酷爱读书的书痴形象,通过对书籍数量和质量的强调,展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诗中“百城高自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百城”这一夸张手法,形容书籍之多,仿佛拥有整个城市的藏书,既体现了书痴对书籍的珍视,也暗示了其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视野。“万卷读还多”则进一步强调了阅读量之大,即使读过万卷书,仍觉得不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无尽探索的精神。
“岂以夸繁富,兼能订舛讹”两句,不仅赞扬了书籍的丰富性,更突出了其在订正错误方面的价值。通过书籍的广泛阅读,可以发现并纠正前人著作中的谬误,体现了读书人对于学术严谨性的重视和追求。
最后,“春明坊许借,闲载一瓻过”描绘了书痴与友人之间的借书交往,通过“春明坊”这一地点的设定,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景,而“一瓻”则是古代用来盛酒或茶的器具,在这里象征着友情与文化的交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痴与书籍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知识追求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友谊。
我方卧舟中,仰读渊明诗。
忽闻滩声急,起视惟恐迟。
八月溅飞雪,清览良独奇。
好风从天来,翛然吹我衣。
凉生固足乐,气变亦可悲。
眷然慨此水,念我年少时。
迄今四十年,往来九东西。
此日顺流下,何日泝流归。
出处未可必,一笑姑置之。
鸟衣缁布外无华,白锦中单分外嘉。
只麽跳行人不觉,忽然飞起自成花。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北边愕不平。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