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束发受诗书,儒服儒冠忍弃诸。
我曾腼颜登仕版,朝衣朝冠拜丹墀。
有笑于予者曰:尔为儒耶儒术迂,尔为官耶官近愚。
掷尔章服仍作儒,吁嗟乎,毕竟依旧一凡夫。
尔不见函谷关前骑且驱,青牛背上服何襦。
又不见吕师炼成九转丹,翩翩鹤氅天风寒。
尔既为儒亦为官,胡竟学儒流申韩。
一行作吏愧素餐,今特贬尔红尘外,采尔葫芦醒世丸。
我曾束发受诗书,儒服儒冠忍弃诸。
我曾腼颜登仕版,朝衣朝冠拜丹墀。
有笑于予者曰:尔为儒耶儒术迂,尔为官耶官近愚。
掷尔章服仍作儒,吁嗟乎,毕竟依旧一凡夫。
尔不见函谷关前骑且驱,青牛背上服何襦。
又不见吕师炼成九转丹,翩翩鹤氅天风寒。
尔既为儒亦为官,胡竟学儒流申韩。
一行作吏愧素餐,今特贬尔红尘外,采尔葫芦醒世丸。
这首诗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儒家与官场束缚的反思。诗人回顾了自己年轻时接受儒家教育,穿着儒服,步入仕途,身着朝衣朝冠,拜于丹墀之下的经历。然而,他却遭到了嘲笑,被指责为“尔为儒耶儒术迂,尔为官耶官近愚”,意即他的儒家之道和官场行为显得迂腐且愚蠢。
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如函谷关前的骑马驱车、青牛背上的服襦,以及吕师炼丹成仙、鹤氅飘逸的形象,来表达对自由、超脱世俗的向往。他自问为何要像儒家学者一样遵循申韩之法,从事官职,最终感到羞愧于“一行作吏愧素餐”,即在官场上只是空耗俸禄,没有真正贡献。
最后,诗人决定脱离红尘,选择隐居,以葫芦作为象征,寓意着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来达到“醒世”的目的。整首诗充满了对传统束缚的质疑与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