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便访云林,禅房静复深。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
路便访云林,禅房静复深。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万寿寺的情景,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宁静与庄严之美。首句“路便访云林”,开篇即点明了寻访的目的地——云林深处的万寿寺。接着,“禅房静复深”一句,通过“静”和“深”两个字,形象地勾勒出寺庙的幽静与深远,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万寿寺的自然景观与和谐氛围。驯鸽在讲经堂下悠闲漫步,春日里的树木间传来鸟儿的啼鸣,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佛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则转而关注于人文活动,通过展示今日聚会的场景与回顾去年的诗作,体现了佛教文化中重视传承与交流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最后,“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两句,以品尝寺庙中的素食(香积饭)为契机,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精神的深刻体悟。这里的“已饥心”并非指肉体的饥饿,而是心灵上的满足与空灵,强调了通过修行达到内心平静与满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万寿寺的宁静之美、自然之趣以及佛法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商飙动秦淮,木落天雨霜。
相见即相别,归兴何仓皇。
谓言有慈母,星星在高堂。
定省久已旷,手把连环将。
晨兴戒行李,趣上江上航。
片帆入烟雾,指日过钱塘。
天子急求贤,梦寐思才良。
宸衷期上格,赉弼自彼苍。
旁求藉形像,精艺终难藏。
行当应丹诏,载笔趋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