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
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
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
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
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
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
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
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的个性和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句“少年好疏懒”,开篇点题,直接描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喜好疏远尘世的繁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遂与性相安”一句,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即与他的本性相契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的疏懒与随性。他长时间不洗头,甚至见人也不一定戴帽子,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或许有些放纵,但在他看来,却是顺应自然、不拘小节的表现。
“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比作“金化为鼎”、“玉可为食”,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追求,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淡漠。
最后,“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两句,总结了主人公的生活哲学。他认为放弃世俗的束缚和追求内心的自由相对容易,而真正难的是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自我,不受外界影响。这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个性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体现了明代士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地接蓬瀛任所探,扁舟何日泛元潭。
椿萱岁越今逾九,兄弟时怜但有三。
采药盈筐怀益母,书符结缕佩宜男。
移樽共向花前醉,擘藕还因雨后甘。
几度幽香深院袅,半湾斜月远林含。
层云掩映迷芳树,落照依微度翠岚。
鹤草不须烦媚蝶,鸾笙每欲动归骖。
千头种橘宁无念,万里浮家未可堪。
却羡数雏还茹哺,偶来双鹆助清谈。
轻风淡宕消残暑,閒署萧条忆寸柑。
戏和新诗君勿笑,为联险韵我何憨。
鸳鸯并浴翻荷盖,鹦鹉频餐啄玉函。
茗战晚烟炊细沸,蚊征宵鼓劫雄酣。
寒冰滴沥声催句,暝鸟回翔语觉喃。
刻艾悬庭惊燕户,伊蒲绣佛对禅龛。
盐梅空负调羹美,蒲酒聊斟供馈惭。
飘泊漫欣曾解带,逍遥惟喜早抽簪。
忽雷才拨乡思集,方响慵敲旅梦耽。
偕隐宜从翰墨圃,同游直到买山庵。
稚儿听说家园好,解望关河问指南。
《和外五日自潞河归津门》【清·朱中楣】地接蓬瀛任所探,扁舟何日泛元潭。椿萱岁越今逾九,兄弟时怜但有三。采药盈筐怀益母,书符结缕佩宜男。移樽共向花前醉,擘藕还因雨后甘。几度幽香深院袅,半湾斜月远林含。层云掩映迷芳树,落照依微度翠岚。鹤草不须烦媚蝶,鸾笙每欲动归骖。千头种橘宁无念,万里浮家未可堪。却羡数雏还茹哺,偶来双鹆助清谈。轻风淡宕消残暑,閒署萧条忆寸柑。戏和新诗君勿笑,为联险韵我何憨。鸳鸯并浴翻荷盖,鹦鹉频餐啄玉函。茗战晚烟炊细沸,蚊征宵鼓劫雄酣。寒冰滴沥声催句,暝鸟回翔语觉喃。刻艾悬庭惊燕户,伊蒲绣佛对禅龛。盐梅空负调羹美,蒲酒聊斟供馈惭。飘泊漫欣曾解带,逍遥惟喜早抽簪。忽雷才拨乡思集,方响慵敲旅梦耽。偕隐宜从翰墨圃,同游直到买山庵。稚儿听说家园好,解望关河问指南。
https://shici.929r.com/shici/QJuy4a1cXd.html
至人不遗物,神定物自遗。
纷然六凿内,一与神委蛇。
原澄万汇见,妖眹相纷披。
天人晚交午,忧患生龟蓍。
魔魇何足凭,水魅山有魑。
我梦若堂府,百怪堂下驰。
炼我定中力,神胜妖自疲。
惧德不虑患,逐物圣所嗤。
夫子定者流,颇怪含嗟咨。
子心良足闵,同此离家悲。
我有一樽酒,媵此五字诗。
不为爱酬酢,劳苦聊娱嬉。
神全气自王,理极天根移。
倒床失思议,归梦章江湄。
忧喜两无用,惟有春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