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关高踞万山中,楚蹶嬴颠角两雄。
螺黛插天分向背,鸿沟刬地隔西东。
春寒不散蜂腰雪,日瘦难禁马首风。
太息商于六百里,一朝割弃为和戎。
层关高踞万山中,楚蹶嬴颠角两雄。
螺黛插天分向背,鸿沟刬地隔西东。
春寒不散蜂腰雪,日瘦难禁马首风。
太息商于六百里,一朝割弃为和戎。
这首清代诗人范轼的《武关》描绘了武关雄伟险峻的地理形势,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首句“层关高踞万山中”形象地展现了武关坐落在崇山峻岭之巅的壮观景象。次句“楚蹶嬴颠角两雄”则借楚汉争霸的历史典故,暗示了武关作为东西方交界的象征,见证了两大势力的对抗。
“螺黛插天分向背,鸿沟刬地隔西东”进一步描绘了武关两侧的地势,如同螺黛般插入云霄,鸿沟般的地形将其划分为东西两边,寓意着战略上的重要性。接下来,“春寒不散蜂腰雪,日瘦难禁马首风”通过写实的自然环境,反映出此地气候变化无常,即使是春天也寒气逼人,而强劲的风更增添了关隘的险恶。
最后两句“太息商于六百里,一朝割弃为和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特别是对秦朝时期商於之地六百里土地被割让以求和平的叹息。这不仅是对武关历史命运的惋惜,也是对国家边防策略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描绘和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武关的壮丽景色和深远历史意义,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反思。
鹊垆香案,早爇尽、残灰金黍。
只阿母临妆,双成轮值,名字窗间久署。
往日宫廊红鹦鹉,怎不共、青禽飞去。
犹问讯翠华,还京安否,学人言语。凝伫。
经时不见,瑶池双鹭。
甚岁暮萧寒,白头庾信,来唱江南玉树。
我亦当年,麻鞋杜甫,曾和早朝诗句。
又恰是、细朵宫梅,绽也绮窗非故。
红杏开时,又金钱买夜,火树争霞。
万点明星,七十二重花。
奈昨夜、铜街酥雨,画蝉微湿宫纱。
月姊不意,光门尔许妍华。
今宵舞裙歌扇,有红蕖百朵,趁逐莲娃。
翠水瑶姬,骑凤落烟沙。
更领略、街西妍唱,定场别奏琵琶。
有意夺锦,龙头知属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