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流水曲。处处莺啼柳绿。初睡足,晓妆迟。
帘开燕子飞。桃如火,梅如豆。添得玉颜消瘦。
眉淡淡,鬓星星。王孙草正青。
艳阳天,流水曲。处处莺啼柳绿。初睡足,晓妆迟。
帘开燕子飞。桃如火,梅如豆。添得玉颜消瘦。
眉淡淡,鬓星星。王孙草正青。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闺中的四个场景,细腻地展现了春日的明媚与闺中女子的柔情。
首句“艳阳天,流水曲”,以“艳阳”点出春日的温暖明媚,以“流水曲”营造出轻柔的背景音乐,仿佛是春日里自然的和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处处莺啼柳绿”一句,通过莺鸟的啼鸣和柳树的嫩绿,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愉悦与期待。
“初睡足,晓妆迟。帘开燕子飞。”这一句通过女子的睡眠与化妆,以及帘外燕子的飞翔,展现了春日清晨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含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桃如火,梅如豆。添得玉颜消瘦。”这里以“桃如火”、“梅如豆”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同时“玉颜消瘦”则可能暗指女子因思念或情感波动而产生的微妙变化,体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眉淡淡,鬓星星。王孙草正青。”最后两句以女子的淡眉与鬓发的斑白,对比王孙草的青绿,既表现了女子岁月的流逝,也寓意着女子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的美景与闺中女子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故人今在剡,秋草意如何。
岭暮云霞杂,潮回岛屿多。
沃洲僧几访,天姥客谁过。
岁晚偏相忆,风生隔楚波。
秋光动河汉,耿耿曙难分。
堕露垂丛药,残星间薄云。
心悬赤城峤,志向紫阳君。
雁过海风起,萧萧时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