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自动岂关情,能作人间物外声。
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
庙中奏瑟沈三叹,堂下吹箫失九成。
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
天机自动岂关情,能作人间物外声。
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
庙中奏瑟沈三叹,堂下吹箫失九成。
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次韵董伯懿松声》。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声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和赞美。
"天机自动岂关情,能作人间物外声。"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诗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出自天地运行,不受人类感情影响,可以产生一种超越常人的声音,引发人们的思考。
"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 暝聒指傍晚时分,一堂之中已无游人,只剩下空寂的回声;而清晨时分,山谷间传来猿猴的哀鸣,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声音,引发诗人的感伤。
"庙中奏瑟沈三叹,堂下吹箫失九成。"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在庙宇里有人弹奏瑟,发出沉思的叹息声;而在大厅之下,有人吹箫,却因技艺不精而未能完全表达出意境。
"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他认为世间的音乐往往只懂得追求华丽和繁复(俚耳指的是不懂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只有听到了这般超然物外的声音,才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为音乐的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超脱世俗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
长生殿属春残后,春风乱拂宫门柳。
花奴念奴竞霓裳,君王醉饮玉环酒。
梨花带雨压蔷薇,云鬟不整倚罗帏。
玉容恹恹点猩唇,香魂漫逐蝴蝶飞。
落花飞絮总不绾,鬓欹钗亸梳半偃。
蛾眉春困苦不胜,翠袖频翻拂杏脸。
流莺啼破梦初回,报道君王来玉辇。
君道海棠花睡熟,玉笋纤长抱凝玉。
和来玉屑仙盘露,渴心奈梦含花鹿。
幽衾当永夕,兰膏焰不扬。
抚兹夙夕心,迂我九回肠。
辟门值暝夜,皎皎星河光。
林杪下悲风,偃草栖寒霜。
昔为比翼鸟,双双水中央。
今为失群鸿,分飞郁未翔。
志愿岂容谬,会遇不能忘。
君有万里行,妾无百岁长。
流光过奔电,春草秋复黄。
人生在契合,沈溺岂云望。
临渊羡鲂鲤,徜徉得真常。
载笔东观史,谈经国子师。
大道回淳风,华要跻良时。
畴昔同馆署,今来隔山陂。
清弦抒情素,幽梦攀光仪。
不惜形迹遥,但苦年运移。
日飞逆旅蓬,弥感游子鵻。
回首盻京阙,浮云郁崔嵬。
渺渺胡天雁,菲菲沧江蓠。
怅然维远心,因之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