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二首·其一》
《读史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倪复   形式: 古风

木马不驾乘,石田不堪耕。

剡蒿代更梁,削菌以居楹。

匠石惊且走,工倕还抚膺。

仰首看白日,登高望沧瀛。

水东日亦西,纷纷各有营。

阳和变杀气,雪浪奔长鲸。

赤精既迷汉,中原复废兴。

祸乱不可弭,感叹何时平。

(0)
鉴赏

这首诗《读史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倪复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句“木马不驾乘,石田不堪耕”,以木马无法驾驭、石田无法耕种的比喻,暗示了历史上的某些事物或条件限制,难以实现理想中的发展与利用。接着,“剡蒿代更梁,削菌以居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在特定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以维持生活与建设的情况,反映了历史进程中资源与技术的局限性。

“匠石惊且走,工倕还抚膺”形象地展示了面对困难时工匠们的无奈与焦虑,他们虽技艺高超,却因环境限制而无法施展才华,表达了对社会环境制约个人发展的深深忧虑。

“仰首看白日,登高望沧瀛”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广阔无垠的大海,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水东日亦西,纷纷各有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忙碌,无论是自然界的水向东流,还是人类社会的活动,都充满了忙碌与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阳和变杀气,雪浪奔长鲸”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如温暖与寒冷的交替、波涛汹涌的海浪与巨鲸的活动,象征了历史的起伏与社会的变革,强调了自然规律与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

“赤精既迷汉,中原复废兴”回顾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三国鼎立与后续的政权更迭,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

“祸乱不可弭,感叹何时平”则是对历史中频繁发生的战争与动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象及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与进步的强烈愿望。

作者介绍

倪复
朝代:明

猜你喜欢

次韵方允迪袐监九日登高一首

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红萸起自插,黄菊兹及辰。

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

想见龙山游,嘲谑落帽人。

眷焉瀛洲客,共此溪港邻。

白发俱许长,清愁浩无垠。

四年京华别,前事宁忍询。

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

革路何时还,今谁叫穹旻。

驾言写心忧,一涴衣上尘。

扁舟羡鸱夷,举酒忆季真。

目极樵径风,便拟从采薪。

但恐嵌岩中,不著功名身。

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

(0)

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其四

天遣飞仙下九州,儗伦慎勿汉唐求。

他年吕望应黄发,今日周公尚黑头。

夹辅元勋归玉铉,太平馀事入银钩。

庆河一派莆阳水,长绕壶山滚滚流。

(0)

次韵张子文中秋夜月

平湖下明月,湛如奁湿银。

遥怜钟陵客,卧看繁台云。

我欲故山去,向来车已巾。

淹留属中秋,顾愁愁单身。

停杯问青天,谁驾此玉轮。

分光到蓬屋,殷勤月夫人。

张郎嗜读书,佔毕闻比邻。

胡为叹今夕,长歌击匏尊。

似君岂终穷,努力逢休辰。

他年和此唱,寄我东南垠。

(0)

世谓七夕后雨为洗车雨又七夕后鹊顶毛落俗谓架桥致然戏作二绝·其二

上界鸾骖凤驾多,不消野翮强填河。

可怜无数颠毛落,只得云軿一再过。

(0)

为超然道人作云卧庵·其二

一溪清驶到天宫,上有千株偃盖松。

未肯分流下山去,为君纯浸紫霄峰。

(0)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八

一棹送君归,酒醒秋江午。

正是莼鲈时,思君在何许。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