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烧馀远寄将,色如玄玉浅含霜。
光浮上室三冬煖,气逼寒炉五夜长。
吐出葛洪惊满口,吞来豫让岂充肠。
从今煨芋岩前客,笑指东风石鼎香。
山木烧馀远寄将,色如玄玉浅含霜。
光浮上室三冬煖,气逼寒炉五夜长。
吐出葛洪惊满口,吞来豫让岂充肠。
从今煨芋岩前客,笑指东风石鼎香。
这首诗描绘了对山中炭的赞美与感激之情。首句“山木烧馀远寄将”,描述了炭源自深山老木之烬,经过长途跋涉,寄赠而来。接着“色如玄玉浅含霜”一句,以玄玉比喻炭的颜色,含霜则暗示其质地细腻而纯净。
“光浮上室三冬煖,气逼寒炉五夜长”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炭的实用价值——在寒冷的冬日里,它能散发温暖的光芒,持续加热整个房间,甚至在夜间也能保持炉火不息,驱散寒冷。
“吐出葛洪惊满口,吞来豫让岂充肠”运用典故,葛洪和豫让的故事,借以表达炭的品质之高,不仅能够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最后,“从今煨芋岩前客,笑指东风石鼎香”表达了诗人对收到炭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想象着在岩前与友人共享美食,享受温暖,同时期待春风拂面时,石鼎中炭火的香气依旧弥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炭的珍贵与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谊、温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
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妙阴何。
阎夫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
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
丝乱犹可理,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
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
木直常先伐,樗栎万世叶。